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八零年代女首富第91节(2 / 2)


  供销社主任急了,这人叨叨半天,就为了五十只手表的买卖?真不怕浪费口水。

  周秋萍认真道:“主任,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那种坑门拐骗的一榔头买卖。我们为什么选择供销社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在街上随便找个私人商贩?就是想要达成常做常有绝不让供销社亏本也不能叫农民朋友吃亏的合作。五十只电子表是出于市场调研考量。电子表买一只能戴好几年了,咱们全镇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人具备购置电子表的经济实力?你们供销社货进多了,短时间内吃不掉,会造成流动资金短缺,损害你们的利益。这样下次你们还想和我们做生意吗?”

  供销社主任赶紧喊停:“那五十只也太少了。你不能小看我们农民同志的掏腰包的实力。你看光我们镇上就有七八家社办厂,什么金笔厂、被单厂、服装厂、化肥厂、化工厂都有。你觉得五十只电子表够大家分吗?起码得五百只。”

  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定下三百只电子表。而且周秋萍保证加入卖不掉,三个月之类可以原价退回。

  “你也别心急,一口吃不成胖子。供不应求的话,下次还可以找我们拿货,还是十三块钱一只的价。但你们销售价格不能超过十八块。我们是响应中央号召让利于民,稳定物价,可不能趁火打劫。”

  供销社主任被她说的只怕她反悔,连连点头称是。

  周秋萍状似不经意道:“那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三百只表,三千九百块钱。要是你们现金不够,拿国库券凑也行,但只能算五折啊。”

  供销社主任拿起了架子:“那怎么行?起码得七折。”

  话音刚落,供销社跑进了两个小伙子,拍了几张国库券在柜台上,催促售货员:“看着拿瓶酒,就这票。”

  售货员立刻收了券,熟门熟路地拎出一瓶分金亭,又给了一小包兰花豆。

  那两个小伙子毫无疑义,拎着酒和兰花豆直接走人。

  等人走了,周秋萍才似笑非笑:“你们供销社东西这么贵啊,一瓶分金亭加这包兰花豆就卖十块钱?”

  1988年的人主流还是比较淳朴的,连供销社主任这样的商业干部叫人当场撞破谎话也会面红耳赤。他尴尬地挥挥手:“五折就五折,卖完了你们得赶紧给货。”

  周秋萍笑容满面:“那当然,大家是长期合作关系。”

  三百只电子表数了出去,五千块钱的国库券拿回头,还有一千四百块现金。

  不是供销社不想全部给国库券,而是他们前段时间清了次国库券,库存不足。不过这次有三百只电子表上柜台,到时候上万块国库券都能收回来。

  双方钱货两讫,又留下联系方式,便挥手道别。

  余成发动摩托车时,忍不住笑:“可真有你的。”

  他瞧得清清楚楚,她就是看着人拿国库券来供销社换东西才开口谈国库券的价格。

  周秋萍笑了笑:“我本来就是农村人啊。”

  在农村,国库券就是不被当成钱。

  想想真玄妙,这还是省城地界呢。隔了不过百里地,乡下就好像是另一个世界一样。

  周秋萍和余成连着跑了10个供销社,连中午饭都是豆浆配包子,直接坐在摩托车上解决的。

  他们的辛苦没白费,十家供销社跑下来,一大袋子电子表销售一空不说,他们还和这些供销社达成了口头供货协议。后面无论是电子表、磁带还是衣服,都能拿过来试销售。

  当然,卖的不好,供销社照样退货。

  从第10家供销社出来时,太阳都已经挂在山腰了。

  就算他们想继续跑,人家供销社也要关门了。

  周秋萍剥了个橘子分给余成吃。1988年街面上根本就见不到矿泉水,供销社也没可乐之类的饮料卖。好在本地种橘子,还能让他们拿来解解渴。

  余成一口咬开橘子瓣,顿时酸的眉毛都揪成一团。

  周秋萍瞧着乐的不行,赶紧让他将剩下的橘子还回来。她能吃酸。

  “我今天一直琢磨个事儿。要是咱们后面能把你们军区驻军范围内地区的供销社都跑下来,那以后这块就可以作为收购国库券的主业务。我想这么做有几个优势,第一是安全,就在驻军地附近,安保工作好做,不容易被劫匪盯上。第二是方便,本地就有自己人,不用再派人全国各地到处跑,固定下来做,应该还能再收两年。”

  余成追着她问:“那两年以后咱们干嘛?”

  周秋萍笑了:“现在哪说的清楚,什么时候都会有新机会。”

  她想了想,还是将打口碟的事情提了出来。

  “要是这个生意能做成规模,那利润也惊人。就是现在我还搞不清楚打口磁带的主要进货渠道,我印象中是作为塑料垃圾进来的。你试着找找看门路。我估计进口这玩意是为了塑料再加工或者用来做磁带。”

  打口磁带打口碟,本质上都是洋垃圾。

  跟二三十年后,洋垃圾被口诛笔伐不一样,□□十年代,洋垃圾对国内来说,其实是种重要的补充生产资料。现在国家政策允许进口。

  余成原本摸不着头脑,听她说塑料再加工和做磁带,瞬间笑开颜:“省城就有音像公司。要是进口的话,他们应该有进口指标。回头我去问问。”

  周秋萍也笑逐颜开,还大方地提出:“很好,那先预庆祝一下。请你吃卤□□。”

  时候不早了,街上已经有人摆摊卖吃的。什么煎的炸的烤的卤的蒸的煮的,应有尽有。

  肥鸡在卤汤里,汤汁红亮,不用尝,光闻飘出来的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

  余成喜出望外,又有些不好意思:“这个辣的吧,青青和星星怕是不能吃。”

  摊主生怕跑了生意,赶紧介绍:“我这荷叶蒸鸡不辣,而且是童子鸡,小孩吃最好。”

  周秋萍痛快地掏腰包:“那就各来一只吧。多少钱?”

  “卤鸡给你挑最大的,10块。童子鸡是5块钱。”

  物价涨上来就掉不下去了。

  她记得自己刚进县城时,一只卤鸡才8块钱。

  余成看她掏钱,有些不好意思:“太多了,这么大一只鸡,怕吃不完。”

  周秋萍乐不可支:“我相信你的战斗力。没事儿,要今晚真吃不完,明天早上下面条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