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庶女的庶子第56节(1 / 2)





  刘主薄看到此景, 心想养鸡仔是好事,但不能白白让衙门花钱呐!种蛋, 火炕还有柴火都是成本,这些又从哪儿来?他试着向上头反应,宋朗旭就回答说, 这是合作养殖模式。由衙门出面提供种苗和养殖方法,农户出面养殖, 最后赚到的利润平分。

  因为这是第一批试验品才会免费赠,后面的鸡仔都是要收费的。

  由衙门牵头提供鸡仔,定价只要不亏损就好, 看看农户们按照新办法养殖后的鸡仔能不能顺利长大,如果一切顺利就扩大规模, 形成产业链。

  刘主薄心想阿弥陀佛,上头有数就好, 衙门的钱有多少他清楚的很。

  集团化规模化养殖,本来就是未来养殖业的进化方向,能够节约不少的人工成本和资源成本,只要控制好疾病的扩散就好。

  刘主薄正在统计核算成本,一道阴影却挡在他面前,一对面容愁苦的母女出现在他面前,点头哈腰的陪着笑脸。

  “有事吗?”刘主薄收起账本,和颜悦色的说。

  “有事,有事,刘大人,我想问一问,我们能不能多养些鸡仔?”二人中的母亲小心的提出这个请求,她看到刘主薄皱眉不语,连忙补充:“我们也不白要,多余的鸡仔我们愿意给钱。”

  “以现在的规模,一家十只都还不够呢,你家为什么要多养?”刘主薄忍不住劝着,他也知道养殖的风险,“还有,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不算,要是出了鸡瘟,你可就血本无归了,还不如先少少养殖,积累经验。”

  那妇人回答:“这我当然知道,但是我家的条件不好!如果不是没办法,我也不至于要多养鸡。我家男人去的早,就剩下我跟我十岁的闺女。多亏大老爷开恩,像我们这样的人家也能分到开荒分到田产,但是家里劳动力不够,只开了三四亩地......”

  按照政策女子能够分到开荒地五亩,两人加一起就是十亩,足够两母女嚼用,但是这妇人显然气力不足,女儿又没成年,开四亩地已经是竭尽所能,使出吃奶的劲儿了。

  她这才把主意打到养鸡上,养鸡再复杂辛苦也没有种地累,女儿也能帮忙割草喂养,只要养的多就能补上那份亏空,过上温饱的日子。

  刘主薄听罢沉吟道,“这事也不是不行,你家情况特殊,我给你出个主意。既然要多养鸡,一定要多修几个鸡圈,尽量隔开,这样才能避免疾病传播。”他从书桌上拿出一本小册子,“诺,这是大人们总结的怎么大规模养殖的笔记,本来是打算下一阶段推广的,看在你的份上,你家先用吧。”

  妇人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千恩万谢的点头,回家先去准备鸡圈去了。

  刘主薄看着这位努力谋生的黄娘子,连连摇头。

  无独有偶,哈哈丽尔看过孵蛋作坊后,心里也升起念头,想要掺和一脚。他们凌家自然不缺这点银子,但是借着这个名义帮忙替赵大人扬名,就是银钱全亏了也值啊。

  拿银子都能换人情,这买卖再换算不过。

  她特特去寻了宋朗月,告诉说想要跟着养鸡,还要多多的养。宋朗月拿捏不定该不该答应,就去询问二哥。

  “他们要养就养吧,反正是吃不了亏的。不过,能不能把养鸡换成养鸭?”

  宋朗月歪头,这中间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一样的?

  “唔,山人自有妙计,到时候你就懂了。”宋朗旭故弄玄虚。

  二哥既然这么说,怕是心里早就有另外的安排,宋朗月提出养鸭后,凌家答应的很爽快。

  反正主要目的是送人情,养鸡还是养鸭根本没区别。

  一批又一批圆滚滚的种蛋送进作坊,然后变成叽叽喳喳的小鸡小鸭被送进各家农户。

  反正照城别的不多,荒草荒地遍地都是,给鸡鸭们提供食物完全不是问题。

  普通的土鸡生长周期漫长,需要14个月才能长成成鸡,对应的,它们肉质细嫩,不论红烧还是熬汤都十分美味。通过增加光照和喂养更有营养的食物,也能缩短小鸡的养殖周期。

  按照宋朗旭的估计,第一批鸡崽刚好能赶在年底前出栏,按照大伙儿的习惯,也正是鸡肉价值最高时,过年了大家都想吃顿好的,鸡肉会很好卖。

  还有各种衍生产品....宋朗旭已经把养出来的鸡,安排的明明白白。

  随着各项事务逐渐的进入正轨,天气也慢慢变热了,宋朗旭总算是有了清闲的时间,把最近的事情一一写下,寄了厚厚一沓信件给京城的众人。

  他们对宋朗旭十分关心,时常托人从京城寄来各种时兴事物给他,免得他在照城过的不舒服。

  在他们的印象中,照城这么偏僻,时常有风沙作乱,会跑到照城的他简直是自讨苦吃。

  宋朗旭报了平安后,又寄出各种土特产,突然想起一事来,就去询问赵叔,他想要的香料和工具到了没有。

  因为金银匠的工具需要定做,而照城目前还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于是只能专门定做,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赵叔回答,工具依旧在等,倒是香料已经收集齐全,只等着运送了。

  “那就好,只要能到就行。”宋朗旭记着这事,在心里的小本本记了一下。

  倒是敬源先生,原先说过等他到照城安顿下来,就要亲自过来看看,这一等就是两月,人呢?

  不过宋朗旭转念又想,虽然照城新添了很多变化,但都在发展阶段,如果敬源先生能晚些时候到,说不定能看到更多的成果呢。

  也显得他厉害不是?

  京城,被他念叨的敬源先生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忿忿说道:“谁在骂我?”

  他对面的敬恒先生一笑,“骂你的人多了去了,你怕是捉不到咯!”

  “瞧你说的,我能有这么招人恨?”

  “你自个觉得呢?”敬恒两手一摊,他还不了解自己的师弟是什么性格?幸好是没在朝中当官,

  不然这性子这嘴,不知道被人套多少回麻袋。

  敬源冷哼一声,“我说的都是实话,又没有胡编乱造,我怕什么?”

  “就是实话才可怕啊,他们连辩驳的余地都没有,怎么能不恨你?”敬恒长长一叹,“这回你被皇上招进宫内讲经,把光禄寺少卿抢占民田的事一说,他还不恨死你。”

  “抢占民田,隐田隐税,他一个光禄寺少卿在老家占了八万亩良田,造成上千的流民无地耕种,流离失所,如果人人都这么做,税赋又从哪儿来?边境拿什么打仗?”

  “我既然看见了,就不能不管,你之前做过户部尚书,自然知道从开国到现在,赋税减少了多少。”

  敬恒这下不说话了,土地兼并一直都是难题,牵一发动全身,牵扯到贵族和勋爵的利益,就算是皇上,也只能小心在其中寻找平衡,维持目前的局面。

  “不说了,换个话题,大家都在议论你,好端端的为什么把徒弟扔到照城去,就算不留在京城,派去江南繁华地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