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八章申论于科举的重要作用(1 / 2)





  程处弼一股脑儿将自己对于申论的理解,和盘托出,全部讲了出来。

  作为中文系毕业,一般情况下,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就是考教师资格证,还有一条就是报考公务员,吃一份皇粮。

  曾经被申论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他,非常清楚申论的务实性和适用性。

  “贤婿的意思,朕明白了,贤婿是想要让各位考生在考试时,高谈阔论,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继而挑选出其中具有真才实学的举子进入官场!”

  李二陛下的眼眸之中,流光溢彩,面庞也是神采飞扬,向着程处弼高声说道。

  程处弼想要表达的意思,他这样政见无双的皇帝,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症结。

  “没错,申论形式灵活、背景面广、针对性强、测试优势、没有标答。”

  “而且,申论具有前瞻性,非常适合考生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程处弼灵犀一笑,陪着李二陛下落座到榻上,娓娓说道。

  “再加上申论是具有模拟官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考试,同时也有利于岳父大人您,选拔到满意的人才。”

  “岳父大人,您不认为我朝的科考,过重于考究诗赋?”

  唐朝前期的科举考试,过于重视诗赋,而轻视了实际上的运用,虽然这些方面到唐玄宗之后,有所改观,加重了对于策问的考究。

  但是,策问在根本上还是围绕着儒家经典在打转,还是没有务实到根本上的治国理政上。

  “这个申论,你提出得很好,举贤举才,进士科本来就是用于选拔治国理政人才的!”

  务实求真的李二陛下很是赞同程处弼一针见血的见解,主动递上几案上一块已经不冰的西瓜给程处弼,自己也拿了一块,边吃边说,很是没有风度的大喝。

  “朕要那么多精通诗赋的有什么用,难道作为御用诗人,放到翰林院待诏去!”

  李二陛下的话,是有根据的。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唐俭等等,这一些贞观名相,凌烟阁功臣,哪一个诗赋写得很好了,哪一个的诗赋在青史扬名了。

  但是,谁又敢说他们的才华不够横溢,谁又敢说他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这个问题,朕很早就在思考,只是一直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

  “科举取士也是承于前朝,制度还不太完善,朕到是要好好思虑一番!”

  李二陛下啃完一块西瓜,甩手放到了几案上,掏出一块比较陈旧但却很干净的手绢擦了擦嘴,注视着程处弼,缓缓说道。

  “不过,贤婿啊,这个问题,你会不会提得太深奥了一些,朕想我大唐恐怕难得有学子能够就贤婿这个问题答得上话啊。”

  “严格上来说,这可是牵扯到军国大事,恐怕很少有人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