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章(2 / 2)


  她认为现在的反击战,伤亡太重,不如择后待机。

  眼下更重要的,是救下她皇兄!

  众人护着公主前行。

  夜幕长空,群星如雄壮伟岸、声势如潮的光带,横亘过天。厮杀声向李皎扑来,又在星河流转间,从李皎身边游离走。天上箭光火光交映,五彩绚烂,人眼看不清晰。群星尽处,灯火零星,光华几暗后,风住星亮,街巷尽头,站着一青年。

  那青年手里提着一把剑,因杀伐太多,俊冷面容上沾着几滴血迹。

  此人骤然出现,玉立之势如松如竹,与李皎一行人当面。

  扈从们提起武器。

  李皎与此人当面,微讶:“……江唯言?”

  立在巷头的青年,是已经一年多没见过面的江唯言。江唯言叛敌后,官职被朝廷卸下,他人也被全天下追捕。他一直没有现身,当此夜,星月茫茫,遍地厮杀,江唯言提着剑,站在巷尽头。

  江唯言静静看着李皎。

  风吹过,将他身上的血腥味吹向她。

  云翳挡住几片星,星光寥落,天地微寂。在短暂目光接触后,李玉看到对方提剑的手,往后退去。扈从们看懂公主的眼色,迎阵上前。寒光如银星璀璨在天,青年一跃而起,向李皎掠来。如山如海,气势磅礴。

  非旧日所见能比!

  他手里的剑光滔滔不绝,扑袭映星,清晰照在女郎眼中——

  李皎震怒:“你果然是晋王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不懂为什么昨天大家都给我营养液,好奇怪啊,不过还是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96章 1.1.1

  长安城中人人自危,许多人事皆已顾不得。人人狼狈逃窜, 尤其是在诸位大臣也收拾细软准备离开时, 这种悲凉情怀已被渲染到极致。长安那些名门们也不敢与武力相抗, 陛下的指令迟迟不下,他们要么跟人逃出城、以待回援, 要么紧闭府门由私兵把守、希望凉军放过他们。

  若是李玉在,将士们有主心骨,长安未必溃得如此迅速。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 陛下若不在城中,众人也更放心。

  晋王招来的凉国兵马,大举入城后, 目标是那些长安的掌权人, 是守城将士。他们挥着刀剑踏着尸体,如蝗虫过境般涌进来。大魏军队在陛下没有消息传出后开始有条不紊地撤退,这种信号传递给凉国人,凉**马进攻得更为猛烈。

  “直接冲进他们的皇宫!杀了他们的天子!”

  “那些文武百官都押着!如果他们臣服于我们, 活下来也未尝不可哈哈哈!”

  张狂笑声到了廷尉这边的诏狱。廷尉中的郎君们被大臣们召走议事, 此时大约已准备出城;而看守诏狱大门的小吏们自顾不暇,看到大军压境、大魏兵马式微之际,他们顾不上看诏狱中的那些人,自己纷纷跑了去逃命。

  诏狱中人隔着小窗, 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人人奔到牢门前呼喊,拉扯铁索,叮咣剧烈撞门。长廊寂静无人, 早些时候听到犯人吼叫必然会跑出来维持的吏员们,一个也不见。不安的气氛感染很快,在他们惊恐时,听到很远处传来一声巨大的踹门声。

  “咚!”

  被关在牢狱最深处牢狱的杨家大郎杨安倏地睁开眼,他靠墙而坐,面上神色委顿。当日郁明打碎他筋骨,造成他一身武学尽废、周身关节时常疼痛之状。牢狱环境恶劣,空气潮冷,又无良医来治病,杨安能活到现在,全靠他自己撑着。

  外面动静如此剧烈,杨安一瞬间凝目,盯着牢门外。他静黑无光的眼睛,随着牢外脚步笃定地走近,越来越亮。他听到有陌生人的喊声在长廊中飘荡:“关东杨氏杨大郎何在?!”

  吼声如震雷,向四周传荡,喊话的人内力充沛,牢中人听他中气十足连喊三遍——“杨大郎何在?!”

  杨安扑向牢门,手上铁链与牢门相撞。他眼睛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高声狂喊:“吾在此地!吾在此地!壮士救命!”

  依然与兄长同处一牢来照顾兄长的博成君杨承也听到了牢外杂乱迅疾的脚步声,他尚疑惑外面发生了何事,便见兄长状似癫狂地冲向牢门。杨承跟着跳起,看他兄长大声呼喊。杨承去扶兄长:“大兄你做什么……”

  他的手被啪的推开。

  一年来兄长一直不待见他,博成君已经习惯。杨安被关这么久,时而拿这个弟弟撒气,阴阳怪气地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杨承被虐得很淡然。虽然被兄长推开,杨承却仍上前,打算苦口婆心地开始新一轮劝说。

  杨承的劝说没有开始,比他更快的,是前方一道剑光。

  剑光与牢门相撞,牢门一时间未开。但没关系,杨安兄弟皆看到了拐弯处出现了十来个凉国人士。对方虽穿战铠、手提武器,却与大魏风格迥异,不似大魏人。杨承满脸诧异,他兄长杨安忽然静了下来,整理了下身上破烂的囚服,作出了一派名门郎君的样子来。

  杨安笑道:“看将军如此威风,大魏长安已破?”

  对方是不是将军未可知,却是听到杨安的话,面无表情的脸转向了这边。他眼睛如狼般凶狠,盯人时骇得杨安骨血冰凉。此般压力,杨安仍轻松笑着,开口说了几句西域话。对方的十来个凉国人立刻挤出了笑容,七手八脚地来开牢门,放杨安出去。

  他们说:“我国皇帝早说过,有杨兄在此,重回长安指日可待!”

  杨安微笑:“不敢当不敢当。”

  杨安数年经营,全在河西到长安这一条线上。他把妻子送回了老家,他年年在此条线上花费大价钱。什么蓝田变乱,什么李皎遇刺……这条线被杨家挖了这么多年,就是铁石,也挖出一个洞来了!倒也奇怪,以李玉的心机,居然一直没发现?

  他倒不知道他忌讳的天子李玉病得厉害,整日头痛,且忌劳神,很多事情都没精力管。他若是知道李玉病重,必然会做得更狠些!

  苦熬数年的报复热血汩汩沸腾让人激动,杨安从对方来此猜到凉国的兵马终于打到了长安,心中何等大悦!凉国人卧薪尝胆,恭候多年,他们训练将士,举全国之力在准备这场战争。昔年杨安发觉时就知凉国必入长安,他与凉国人的合作,也是以此为条件。长安换主后,关东杨氏当可重振旗鼓!

  李玉灭他杨氏满门之仇,皆可报得!

  凉国将士们与这个穿着囚服的青年郎君哈哈大笑,他们不理会跪坐在地脸面煞白的杨二郎,只与杨大郎寒暄。杨安有意引导话题,他们很快不再那么生疏:“多亏杨家多年来的经营,我们一路南下,比预料中轻松很多!那狗皇帝恐怕根本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哈哈哈!”

  杨安噙笑。

  李皎行路遇难,夜阁,杨家,晋王,到此时,这条线才真正串了起来。李皎遇难那事,回京后,杨安想找的替罪羊,是他三妹杨婴。按说杨婴身上也流有西域血脉,她为凉国做事理所应当。但是杨婴不老实,杨婴不愿被西域凉国和自己的大兄杨安所控。杨婴破了这个局,自己逃出去了,把难题留给了杨安。

  杨婴说夜阁的人是杨大郎安排的。

  倒也不错,但更早的时候,早至五年前关东大战时,郁明被打入黄河丢失长刀的那时,夜阁最先是当年太子的人。太子死后,这些人留给了晋王。晋王与杨家一拍即合,杨家在明处,晋王在暗处。胆小的晋王想得很清楚,即使查到杨家也未必查到他,即使查到他,也未必能想到凉国。

  李玉确实不知道这所有人都是同一条线,或明或暗,于此晚才真正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