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2节(2 / 2)


  谢宸安虽然是知道已经准备万全,但心中仍旧是忐忑不安,而这种不安在见不到萧敬之的时候就更甚了。

  最后她不顾众人劝阻,亲自走到了萧敬之的床榻边,陪着他生产。

  萧敬之不似常人,产房不吉之事他也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而谢宸安的心意他自然也不会拒绝,于是谢宸安当真就这般的留在了产房之内。

  谢宸安端了参汤过来给萧敬之喂下,帮助他增长些力气,而后便一只手牵着他的手,另外一只手拿着帕子替他将额头细密的汗珠擦去。

  御医拿了咬布过来,此举是担心萧敬之一会儿疼的狠了咬伤自己,也是为了防止产夫在生产过程之中大喊大叫,从而流失太多力气,导致无力生产。

  萧敬之却摇头拒绝了。

  谢宸安知道萧敬之善于忍痛,于是便也顺着他的意,让人将咬布拿开了,随后伏在他耳边小声道:“一会儿你要是疼了就咬我,我陪你一起疼。”

  萧敬之听言微微露出了几分笑意。

  此后的时间里谢宸安一直陪伴在萧敬之的身侧,在漫长的一天一-夜之后,萧敬之终于顺利的诞下两女。

  两个襁褓之中的皇女被放在了两人的身侧,两个都是粉粉-嫩-嫩的模样,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看着便让人觉得喜欢。

  萧敬之刚刚生产,身体有些虚弱,喝过了人参汤之后便渐渐的有了困意。

  谢宸安在萧敬之唇上轻轻吻了一下,而后便将他和两个孩子圈在了怀中。

  萧敬之和两个孩子都在她怀中睡熟了,烛火映照在室内,只照得一室温柔。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正文到这里就结束啦,明天开始更新番外!

  第220章 番外一

  因着两个皇女的诞生, 宫廷内外都弥漫起了喜气洋洋的氛围,着实是热闹了好一番。

  萧敬之原本身体底子就有些弱,所以产后便顺势为他多补养了补养身子, 从而他的月子倒是过得比常人长一些, 许是因为补养得当,等到月子过后,他畏寒的问题倒是难得得到了改善。

  谢宸安没带过这么小的孩子,虽然在萧敬之怀孕期间她已经学了不少, 但孩子真的到她手上的时候, 她却还是有点儿胆战心惊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伤了她们。

  好在两个孩子倒是不怎么难带, 很是乖巧懂事,平日里哭闹的时候并不多。

  谢宸安与萧敬之为两人取名为谢梓焓、谢梓晰。

  等到两个小肉团子百日的时候,宫内外自然又是好一番热闹。

  谢宸轩的孩子不久之后也随之出生, 是个男孩, 但黎炎对此也很高兴,并没有流露出什么重女轻男的思想,倒是让谢宸安觉得安心了些。

  白华太君对此很是惦记, 自谢宸轩出嫁之后他就一度有些落落寡欢,如今孩子出生他却无缘得见,便更显得有几分落寞。

  谢宸安在和谢宸轩商议过后,便由黎国派人来将白华太君接去了黎国, 也没说是久呆或是只呆一阵子, 完全看白华太君自己的意思。

  此后的日子一日日的过去,两个当初在襁褓之中的小肉团子慢慢就这样长大了。

  在这期间当初派往黎国游学的几个孩子回来了, 而黎国在大饶游学的几个孩子也随之被送回了黎国。

  当初两国之间相互提防,如今倒是宽泛了很多, 有了这两批孩子做开头,后续更多的孩子开启了游学之路。

  经历了数年的时间,如今人工运河终于彻底修建完成,总长度比当初规划的时候要长,整个人工运河可谓是贯穿了大饶,为沿岸百姓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而人工运河正式开通航运之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它在军事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用途便更是无需多言了。

  几年的时间下来,新型农耕工具在大饶基本已经实现了普及,大饶的农产量随之提升,而随着水渠的修建,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旱涝已经不再是制约农作物收成的重要因素了。

  与此同时因为谢宸安这几年大力鼓励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一系列减税政策,使得大饶内的经济发展越发蓬勃。

  在短时间之内虽然已经没有了外敌入侵的困扰,不过谢宸安在军事方面却始终未曾懈怠,当初在宛临都尉司中的小一辈的茅廷等人,如今都已经被重用。

  得益于宛临先进的教育,在几年前谢宸安加大科举的力度之后,不少宛临的孩子都陆续凭借着科举的这条路开始在朝堂上效力,她们的到来无疑给大饶的朝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余下的事情还有很多,大饶几乎每一年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仁宗的名号也随之越发的得百姓之心,听闻这几年有许多百姓在家中都开始供奉仁宗的画像。

  谢宸安听说这事儿的时候还挺好奇的,因为在这个年代里面除了朝臣之外见到她的人肯定不多,她就挺好奇是谁画的这些小相,于是特意让人找了画像来过目。

  画像拿到手之后谢宸安反复的看了好几次,到最后也没看出来这画像和自己哪里有半点儿相像……

  就怎么说呢,这画像其实比较符合这个女尊世界里面对女子孔武有力的这种性向的设定,画像中的她身材高大,长相端方,整体感觉就挺像萧战的,跟她本身那可谓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她觉得有些哭笑不得,不过百姓对她的供奉本身是对她的一种肯定,画的像不像这种事本身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她很快便将这件事给放在了脑后。

  又是一日,新任史官丘霏将耗时三年编纂的史书呈给谢宸安过目。

  这史书从谢宸安登基上位开始写,一直写到眼下。

  谢宸安翻开略微看了看,发现这史书就还挺浮夸的,把她夸得上马冲锋,下马治国,聪慧无双,几乎可以当神仙了。

  天知道她到现在为止都对骑马这件事束手无策,而真的要说起聪慧的话,那要当萧敬之莫属了。

  谢宸安这么想着,就开始继续往后翻,结果发现这史书里面提到萧敬之的时候实在是少之又少,其中只着重提了几处,一是他们大婚,二是萧敬之被封为凤后,三是萧敬之临朝听政,四是萧敬之诞下两位皇女,在这之后竟然就没了。

  而关于萧敬之这些年来的建树,他的事迹,他的聪慧,他的政见,居然全都没有写,这史书上面还把很多萧敬之的功绩强加到了她的头上。

  谢宸安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丘霏见谢宸安这样,吓得脑门开始出汗,她实在是不知道谢宸安对这史书是有哪里不满,是她没有将女皇殿下的英明威武写出来么?是她对女皇的哪项功绩遗漏了么?还是哪里渲染的不够?

  丘霏匆忙说道:“皇上,您觉得此书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尽数提出,臣保证回去之后全部改正……”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丘霏就听到谢宸安说道:“你这史书上所记廖误颇多啊,而且关于凤后方面你怎么就写这么寥寥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