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五皇子





  皇后的丧事过后,大渝国的朝廷里又有了一件大事,一直在西边戍边的第五皇子马上要回来了。

  五皇子司徒严今年刚刚二十二岁,他原本是贤贵妃所生,可惜贤贵妃在生他的时候难产死了,跟也是没有娘的六皇子司徒玉相比,司徒严的运气要好许多。

  贤贵妃是士族大家的女儿,司徒严的外公刘涛也是大渝国赫赫有名的将军,早年曾经为司徒复山的父亲效力,被封为镇远大将军。

  司徒严从小没娘,但有一个十分疼爱他的外公,司徒复山还没有继承皇位之时,从小养在外公的身边,五岁教他习武,八岁教他射箭,十岁教他兵法,只可惜这镇远大将军的命不长,在司徒严十二岁的时候,刘大将军便辞世了。

  因为贤贵妃和司徒复山也是家族联姻而成的亲,贤贵妃在世的时候,就不怎么讨司徒复山喜欢,死了之后也只是给个封号意思意思,至于那个没有养在身边的儿子更不是很在意。

  失去了仰仗的司徒严走了跟司徒玉一样的路子,只不过司徒玉从小长得就俊俏可爱,被太后养在身边,而司徒严在十五岁那年,主动向父皇要求去参军,虽然军中的日子很苦,但也好过留在京都被一帮虎视眈眈的皇室和士族大家所记挂。

  就这样,司徒严去西部戍边一去就是七年,从一个小小的士兵混到了半个参军,不管这里面掺了多少水分,是占了他外公的光,还是别人看在他是皇子的面子上,至少这七年里,司徒严在军营里面习武,拉拢人脉,在军营里面也是混得风声水起。

  可上个月太子过逝,让一直在西边的军营里呆着的司徒严有了想法,没有了太子,任何一个皇子都有机会当太子。国之储君,未来国君,谁会不生出丝毫念想呢?

  再加上又恰逢司徒严的外祖母过逝,司徒严便修书一封,恳请皇上让他回京吊唁,司徒复山这才想起来原来自己还有一个军营里面的儿子可以用。

  朝廷里面的大臣虽然多,但真正跟自己一条心能被自己所用的却寥寥可数,耶律旭阳算是一个,陈锦鲲算是半个,至于司徒玉虽然还算满意,但毕竟母族身世低微,在朝廷没有根基,而且司徒复山暂时还不想早早的就交出手里面的权力。

  而司徒严的到来,正好可以跟司徒玉相得益彰,一起为自己所用。

  这一天,当司徒严来到朝廷的时候,司徒复山还是表现得相当的高兴的。

  只见一位身穿金属铠甲,身材魁梧,一脸英气的年轻人走到朝中央:“儿臣拜见父皇。”

  司徒复山一脸欣喜的模样,“严儿,没想到你一转眼又长这么大了,朕看到你穿上军装的样子,依稀有几分你外公当年的模样。”

  陈锦鲲顺着司徒复山的目光看去,只见司徒严长着一张四方大脸,宽眉阔口,相貌平常,居然没有几分像司徒复山,声音也洪亮如钟,而且还带着几分西北口音。

  若不是那一身的戎装给他加了不少的分,只怕这张彪悍的脸走到人群中都会被人当成山匪,难怪小时候不太讨司徒复山喜欢,再一瞧今天也开始上朝听政的司徒玉,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没有可比性。

  好在司徒严虽然长得寒碜一点,但脑子还算活泛,听到司徒复山夸自己像外公,马上说:“外公戎马一生,儿臣不及他十分之一。倒是父皇,一转眼这么多年没见,父皇却依旧气宇轩昂,风采依然,儿臣在外天天思念父皇,希望父皇身体康健,国泰民安。”

  这番话若是出自文官之口,只能说恰到好处,可偏偏出自在西边从军的糙汉子之口,就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汉子的口才了。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谁不喜欢听好话,哪怕明明知道只是一句拍马屁的奉承话而已,皇帝司徒复山也不例外。

  司徒复山哈哈一笑,满面春风:“严儿,你这次来就不要再回军中了,留在父皇身边替我打理一些政务,你跟玉儿都是我的左膀右臂。”

  司徒复山这话说得很明显了,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听得明白,以后便是要让司徒严留在京都,封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以后跟司徒玉一样,跟在皇帝身边做事,很有可能没有定下来的太子之位就在这两个皇子之中选出来。

  以前司徒焱当太子那会儿,还勾结地方官闹出贪腐的案子满城风雨,如今两个皇子都留在京都,只怕为了皇位又有一场明争暗斗。这京都的天气,怕是要变喽。

  底下的官员互相交换交换眼神,没有一个吭声,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各自在心中揣着一本帐。

  司徒严听到司徒复山提到司徒玉的名字,眼睛下意识的朝司徒玉一瞟,这个身份卑微的宫女所生的皇子,司徒严早有耳闻,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那眼神里面却带着锐利的锋芒,像一柄宝剑朝司徒玉的身上划过。

  司徒玉也感受到司徒严投过来非善意的目光,但也只是垂眸看了对方一眼,很快就收回目光,表情如常的站在那里。

  从小在宫中长大,没有母妃庇佑的生活让司徒玉学会了忍耐,这些年官场中的历练又让他学会了圆润处事的心态,反正皇帝是叫他到朝廷里来干活的,不是与谁结仇的,一两只苍蝇影响不了他的心情,司徒玉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继续静静的听着司徒复山说话。

  陈锦鲲在一旁看着这兄弟两个眼神中的刀光剑影,不由暗自觉得好笑,都说皇子为争皇位都是争得你死我活,如今看来,所言非虚。

  司徒复山这边刚刚表达一下对儿子的关心,马上又抛出了今天的正题,“朕今天看了各军部送来的奏报,都是要求增加军饷,这些年虽然国内少有战事,但军队的人数并未锐增,这军费倒是越来越多,各位爱卿,各有什么好的主意啊?”

  原来说来说去,皇帝是嫌军费高了。司徒复山刚登基时,周边的几个国家蠢蠢欲动,司徒复山亲自带军掐灭了隐患,可军队依旧是守卫在边疆,免得那些国家又生歹意。

  想法虽好,可实现起来却有难度。前些年靠着士家大族凑钱,好歹把军费的窟窿给填了,可是这些年司徒复山为了打击士家大族专权,消灭了好几个士族,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以前的军费是靠着敲士族的竹杠,现在是靠谁呢?

  或许是因为司徒严是从军队里面走出来的,他第一个发言说:“父皇,军强则国强。儿臣这些年在军中,看到不少军队因为军饷而影响士气,兵器拿着不合手,战马跑得没有敌人快,如何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如今物价上涨,军中的军饷若是跟不上,只怕会影响父皇的雄图霸业,父皇只需在百姓中增加一成的赋税,便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司徒严果然了解司徒复山的心思,一句“雄图霸业”说得皇帝的眼睛顿时一亮,而朝堂之上的陈锦鲲却是微微皱了眉。

  司徒玉听完,漆黑的眼眸却闪过一抹异样的神色,上前一步对司徒复山说:“父皇,儿臣以为这些年国内并无战事,百姓才刚刚安居乐业,若是为了解决军费而增加百姓的赋税,只怕会让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

  司徒玉的话倒是说到了陈锦鲲的心眼里,如果不是司徒玉先他一步说出来,恐怕陈锦鲲也会发言冒犯司徒严。

  司徒严瞪了一眼对面站着的六皇子:“六弟,增加一成的赋税就让民不聊生,未必也太危言耸听了吧?要是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称手的兵器,谁还会为你在边疆卖命?还不如回家去种地。”

  “五哥,我并不是要克扣士兵们的军饷,只是不想用增加百姓赋税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已。”司徒玉对司徒严解释。

  可司徒严却一脸阴沉,语带讥诮的说:“六弟久在京都,从不知边疆的辛苦,又在官场历练多时,想必一定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干脆以后军费就交给你来解决好了。”

  司徒玉听出司徒严话中带刺,也不相让的回击:“五哥,我只是就事论事,从来没想过针对谁,更没有想过克扣边疆军队的军饷,你又何必咄咄逼人,我们不都是为了父皇分忧吗?”

  陈锦鲲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由又觉得好笑,刚才还眼睛瞪来瞪去的兄弟两个,马上就唇齿刀枪开战了,看来这两人性格不同,处事方法也不同,若是太子之位是他们两人之一,以后可有的好戏看了。

  司徒复山刚才还高兴自己底下有一文一武两个能干的儿子,没想到一眨眼间,这两兄弟居然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打起嘴仗,真把他的老脸给丢尽了。

  司徒复山马上脸一黑,呵斥道:“够了,你们两个身为皇子,不知道替朕解忧,反而在这朝廷上争得面红耳赤,成何体统?”

  司徒玉马上不吭声,司徒严则身揖一躬迎合道:“父皇说的是,刚才是儿臣急躁了。儿臣在边疆呆了七年,跟军中的士兵相处久了,一想到父皇不能给他们增加军饷,儿臣心中着急,这才不小心顶撞了五弟,请父皇责罚。”

  司徒严这样一说,让司徒复山肚子里面的火气顿时消了一半,思量片刻说:“这也不能全怪你,你放心好了,朕决不会亏待为朕做事的人,朕的江山还靠他们给我守着,我亏待谁也不会亏待这些边疆战士。”

  “是儿臣多虑了。”司徒严说得坦诚,可看向司徒玉的眼光还是带着几分不善。

  “嗯,无妨。玉儿说的话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只是虽然近年风调雨顺,可这每年日渐增加的军饷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玉儿,既然你不同意增加赋税,可有什么好的主意?”司徒复山把目光又转向平常最欣赏的一个儿子。

  司徒玉想了一会儿说:“父皇,儿臣觉得既然军饷每年都会增加,靠加重赋税来解决这个问题只会治标不治本,不如我们自己经商,在军中挑选一部分人来自己制作兵器,那样既可以解决军饷问题,也不需要向别人购买,可以省下不少的费用。”

  哪料这司徒严听后哈哈一笑:“六弟,军队中都是一些糙汉子,你找谁给你打铁炼剑制作兵器?”

  司徒玉不理会司徒严的嘲笑,又接着说:“我们可以到军中征收一部分,再在军间挑选一些人自己来做兵器作坊。还可以拿出一部分钱经商,所赚到的银两全部用于军饷,就不怕以后军费增加。”

  司徒复山听完,马上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