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9节(2 / 2)


  “二郎君。”持萤蹲身,向萧云珩行礼。

  萧云珩点点头,看向紧闭的房门,眉眼冷淡:“姑母如何?”

  “方才用过饭。”持萤小心答道。

  萧云珩走到门前,屈指轻敲房门三下:“姑母。”

  好一刻,房中才传来萧氏嘶哑低沉的声音:“你今日,倒是有空来看我。”

  话中带着沉沉暮气,不带丝毫善意。

  所幸萧云珩并不在意她的态度:“端王已在盛安称帝,我与谢五,要往盛安献城,此来,是同姑母作别。”

  萧氏古怪地笑了一声:“你要走,同我有什么干系。”

  萧云珩勾着嘴角:“姑母,蓁蓁要成亲了。她要嫁的,便是那位名扬天下的琅琊王七郎。”

  房中久久没有声息,萧云珩轻笑一声:“姑母大约还不知道吧,蓁蓁如今被新帝封了一品虞国夫人,她与王洵,也是门当户对了。”

  “萧云珩——”房中的人终于被他激怒,尖叫着他的名字,带着一丝疯狂,“你想说什么?!你想说什么?!”

  “姑母,蓁蓁她很好,她还会有个无比光明的未来,至于你心爱的长女,永远也无法同她相比。”萧云珩的语气很平淡,却字字锥心,踩在萧氏心中最痛的地方。

  一阵陶瓷碎裂之声传来,萧云珩转过身,面无表情地离开。

  他便是故意叫萧氏不痛快,他欠蓁蓁一条命,如此也算偿还一点。

  新帝登基月余,新任常州刺史谢五郎前往盛安,为帝王贺。之后,北地诸州郡多有效仿,清河崔氏子崔瑜设计杀吴氏家主,携镇江水军贺新帝登位。

  有几处州郡势力称王,不肯臣服,桓陵率镇北军出征,不足半月便下一地,自此,北地一统,以雍州盛安为都,史称北魏。

  深冬的时候,裴正与裴元也辗转到了并州。

  入了城门,便见得城中人家新桃换旧符,浑身裹得厚厚实实的孩童手里拿着吃食,呼朋引伴,热热闹闹地从路上跑过,留下一串笑声。

  将到新年,便是最舍不得吃用的家里也要拿出钱来,置办一些好的吃食用度,过了这年。

  再说这两年并州既无天灾,也无人祸,只要肯出力,日子都过得不差。

  街市上摆着各色物件,小贩们便盼着年前再赚上一笔,百姓穿梭其间,口中不停讨价还价。

  看着这一派安平景象,裴正忍不住叹道:“并州是个好地方啊。”

  一路见了太多离乱,到了并州,他才觉得回到了人间。

  裴元也勾起了一丝笑:“是啊,这的确是个好地方。”

  次年春,新帝改元安平。

  安平元年,并州刺史王洵娶虞国夫人裴蓁蓁为妻,红妆十里,帝王亲贺,州府之中欢声一片。

  于静园之中拜过裴正,裴蓁蓁便由五个哥哥轮流背出门外。

  按规矩,只裴清行一人便足够,但裴清渊几人却不肯答应,争执起来,最后便议定了一人背一段,也亏得静园的路足够长。

  以团扇掩面,裴蓁蓁抬头,对上王洵的目光。她难得穿红色这样艳丽的颜色,被精心描画后的眉眼只一眼就能勾去人的心魂。

  王洵想,她终于是他的了。裴蓁蓁也想,从此,他便是她的了,谁也不能从她手里拿去。

  牵着她的手上了轿辇,车轮缓缓转动,裴家、萧家、王家的儿郎都骑着马跟在一旁,其中自然不能少了与王洵知交的桓陵。

  静园的下仆抬着几筐铜钱,面上带着喜庆的笑意,随着车,一路将铜钱抛洒出去。

  东海郡的百姓一面拾起铜钱,口中也不忘说着各式各样的吉祥话。

  王宅,这里是王洵和裴蓁蓁未来的家,家中每一处景致,都是二人亲自挑选。

  王父与王夫人坐在正厅主位,看着一双小儿女走来,眼神欣慰。

  这世上,两情相悦,终成眷属,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

  侍女奉上清水,王洵与裴蓁蓁依礼洁手洁面,交拜入席,相对而坐。

  此乃对席之礼,男于西,女于东,其意在阴阳交会有渐。

  席上,共食一牲之肉,乃为同牢;随后以卺酌酒,饮完半卺,互相交换而饮尽,此为合卺。

  起面对父母,王洵与裴蓁蓁拱手拜下,又起身转向诸来客,再拜。

  而在座宾客纷纷起身,回拜一礼,口中齐唱: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注一)

  王洵忍不住侧过头,正好对上裴蓁蓁看来的视线,面上浮起真心的笑意。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他轻声道。

  裴蓁蓁握住了他的手,仿佛有繁星落入眸中:“你是我的良人,再跑不掉了。”

  跨越生死,前世今生,她终于握住了他的手。

  作者有话要说:  注一:出自《诗经·唐风·绸缪》

  之前写过成亲,所以这次就没有把婚礼描写得太详细o(n_n)o

  感谢一路追文的小天使,诸多不足只能请大家多多包涵,因为学业上的事,蠢作者没有精力把后半篇写得太详细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