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综历史]衣被天下第64节(2 / 2)


  第一家庭的餐桌上一般都是三四个小菜加上一盆米饭。除非事关国家面子的重大活动,一般情况下洪武帝都不允许厨房进行过于奢侈的烹饪,什么鲍鱼海参这类需要耗费大量民力去打捞的食材更是不允许出现在餐桌上。

  所以,洪武帝讨厌有人吃饭剩饭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从小了说,这是考场管饭,往大了说,这就是天子赐宴呐,哪怕是一碗面条也是恩赐,天子赐谁敢剩饭?哪怕撑到平躺也得吃啊!

  而且拌面这个东西还不像汤面比较下肚,单纯吃面的话很容易就会腻,如果吃得不够快更是会结块。

  他们讨论了好久,每个人都觉得如果面条结块的话以如今的情况是绝对没有挽回余地的,也就是说这小孩最多就是拿热水泡着吃下肚,这次绝对做不了妖了。

  在这些监考官的想象中,接下来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小孩剩饭,一个小孩硬塞,无论哪种都能一解他们心头之恨。

  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木白在接过饭碗的时候居然露出了一个饶有兴致的神色,随即他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卷起面条就往嘴里塞,一点都没有露出为难之色。

  他一定是在强撑!监考心中已经有些慌了。

  等他分完所有的饭回头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小子居然将那整整一碗成年人都会觉得多的面条全部吃完了!

  全部!

  连两个蛋都给吃完了!就留下一层薄薄的酱色汤底。

  这怎么可能?他是不是把面条倒进恭桶了?监考立刻用目光向站在原地的同僚求证,哪知他的同僚面色凝重地冲他摇头,表示这考生没有动过任何的小手段,他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木白:咦?你难道不知道我们练武人饭量都大吗?其实之前好几次我都没吃饱来着。这次终于能放开肚皮吃了,开心。

  幸好,监考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不然未免也太可怜了。

  一场因为木白此前不慎得罪人而生的欺凌事件在当事人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草草落幕,总体也能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木白吃完饭洗干净手,又整理了下桌面卫生后便开始动笔写草稿。

  是的,到了第三场考试,他终于要正式动用自己的草稿纸了。

  会试的第三场考验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治国能力。科举,说白了就是就职考试,官场想要的是录用到手就能直接上任的人才,没打算花费力气对人才进行再教育。

  所以,第三场考察的就是学生能不能直接拿来就用。

  本届考生的主考官在文坛名气不大,但是在政坛却很有一番作为,算是个实干型人才。因此,他出的题也很实际,就是让学生们简单说说平夷之策。

  这题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单看如何理解这个【平】字。以大明如今的实力,对付很多异族基本都可以靠平a过去。

  大明攻云南一战就是铁证,别看整个战线似乎拉得极其漫长,长到木家兄弟都在云南绕了一大圈,实际上撇除掉大部队从金陵城走到云南的时间,从第一次两军接触到昆明梁王自杀、大理段氏投降,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

  哪怕是算上现在还在云南的傅友德大军四处奔走收拾那些心怀怨怼的土族的时间,也将将过去六个多月。

  这六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明军都在当地整理政务给前元收拾烂摊子,由此也可一窥如今明军的战斗力。

  其实如果不是草原上那些人太难找,已经被打到吓破胆的残元政府恐怕早就灰飞烟灭了。

  但这个【平】,一定不是朝廷需要的。

  文治国,武定邦,如果一个文臣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候出的答案是一个武将的思路,那么这个文臣一定是不合格的。

  木白搓了搓手,虽然这题当真有些难度,但很巧合的是,之前他刚刚和小伙伴们讨论过啊!

  木小白现在快乐得就像是每个在考试时候发现自己居然无意中押中考题的孩子,那种幸福和喜悦简直是藏也藏不住,此刻的他感觉这篇文章自己可以一气呵成——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把想法变成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否则文人集团的秃头率也不会远远高于武将们了。更何况,他还要尽可能将计划写得全面一点。

  对了,考虑到这个念头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为了避免舞弊的嫌疑,还得再将之前讨论的话题进行一番加工。

  恰巧,之前讨论的时候,木白还有些想法并没有和小伙伴们说过。

  原本这个想法他在乡试的时候就已经写在了卷子上,但当时他不过是闭门造车,那答案只能说是看上去花团锦簇,可操作性不强,此番赶考的经历恰巧能够为他补全昔日天真思维所留下的漏洞。

  他提笔研墨,在稿纸上落下了“论混居与迁移对于部族融合可能存在的影响”几个字。

  要化解仇恨,要增进了解,要彼此接纳认可,学习文化接受教育这些不是不行,但太慢了。

  如果想要在最快时间彼此了解彼此熟悉的话,住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譬如香杉书舍,正是因为大家住在一起,他才知道中原人并不喜欢吃酸,他们能接受的极限就是蘸饺子的山西醋,至于阿土特地带来的云南人喜爱的柠檬和酸木瓜他们就完全不能忍受了。

  如果不是有这次机会,他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元宵在南方是手搓的,北方则是放在面粉里滚出来,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在沿海的福建和琼州岛,他们居然已经掌握了牡蛎养殖的方法,现在想要吃美味的牡蛎已经不用下海去捞了。

  而其他考生可能也不会知道云南除了苗族还有罗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还有云南大部分人都是以种田为生,不养虫子,不骑大象,更不骑孔雀!

  虽然大家隔了万水千山,但有类似的食物,这是相当有趣的一件事。虽然食物的成分配比不同,但北方有年糕,南方有粑粑;北方有面条,南方有米线。北方的传说中,火焰可以消灾解厄,南方亦然。

  这些都是绝对不会写在书册上的,因为双方都觉得这是常识。而恰恰正是这些差异和共通点才是两个民族融合以及对立的点。

  木白相信,以后在阿土和哈拉提眼中,汉人不会再只是狡猾的代名词,他们大部分人都友善而博学,很愿意去包容一些与众不同。

  而在自己的这些汉人朋友心中,再说到云南,也不会觉得那儿处处荒蛮,遇见的不是野人就是蛮民。

  这些若不是因为大家住在一起,并且以较为友善的姿态互相了解和沟通,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如果想要增进双方交流的话,混居是最好的办法。

  至于混居后血缘混杂什么的,木白才不在乎呢。

  在他生活的时代压根就没有民族的说法,不同国家的人都能正常结婚生子,也没见其后代被人看不起。

  人比之别的生灵更强大的便是其包容性以及学习的能力,还有执着的信念,和血缘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