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节(2 / 2)


  李穆川正要跟族里说这事儿,“这是我收养的女儿,叫豆娘,比二郎略大一些。豆娘,来,给你穆贵大爷见个礼。”

  豆娘知道这关乎她上李家族谱的事情,立即拿出最端庄的姿态,给李牧贵行了个礼,“豆娘见过穆贵大爷。”

  “嗳,好好,好孩子,下午去大爷家玩,认认门。”

  李穆川让豆娘下去了。因来的都是男娃娃,豆娘带着妹妹们把茶点上好,桌椅板凳摆好,然后去厨下帮忙。

  豆娘来了二十多天了,知道李家人真心待她,她也真心把这里当家。每日一边给肖氏郑氏打下手干家务,一边纺线织布,努力学习各项家务技能。虽则还是忙忙碌碌,但不用挨打挨骂、挨饿受冻,也不用晚睡早起,更不用担惊受怕。二十天的时间,原先瘦巴巴的脸上有了肉,显得白里透着红,黄黄的头发也有了光泽,连身高也往上窜了少许,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

  她本就长得极好,现在穿着水红裙子、绣荷花鞋,戴着绢花和银耳钉,整个人比丽娘还标志三分。

  李穆贵心里暗自咋舌,穆川兄弟真是好命,自己在衙门里做着官儿,养的儿子会读书,养的女儿漂亮又能干,现下收养个女儿,更是长得跟天仙儿似的。

  李穆川不知他的腹诽,只是按规矩与兄弟子侄寒暄。李泗新和张氏见到这么多同族后辈,很是高兴,忙嘱咐郑氏妯娌,好好整治两桌菜,招待他们。

  李家三姐妹里,李姝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丽娘比她好看、勤快、温柔,她也不在意,反正是她的小姐姐,她一把年纪了,犯不着跟小姑娘们争锋。来了个豆娘,更加出色,姿容、才干,样样都把丽娘甩了好几条街。

  肖氏原担心丽娘会受不住,仔细观察,发现丽娘只是认真跟姐姐学,并无攀比之心,豆娘又友爱妹妹,她才放心。又担心两个姐姐太出色,衬得姝娘跟稻草似的。但看李姝并无介意之色,彻底放下心来。

  肖氏看到如此出色的豆娘,心里狠狠痛骂文家公婆两个,这么好的女儿,不知珍惜,整日作践,眼睛都瞎了。

  李家人亲亲热热地招待本族人吃了顿丰盛的晌午饭,酒足饭饱后,李家本族子侄们纷纷告辞,并邀请李家女眷们去拜年。

  中午小憩过后,肖氏郑氏带着三个女孩一起回本家拜年。李穆川不放心,亲自陪同。考虑到郑氏守寡之人,他还叫了辆车,让女眷们坐在车里,他和车夫黄老汉一起坐在车把上闲聊。

  第10章 尖酸人行尖酸事

  李家女眷因坐车,很快到了李家本家。李家本家在外城北边兴胜庄一带,聚族而居。全族有人口三百多人,六十多户人家。论起来,这里也不能算祖地,往南去的申城那边,才是真正的老家。但这一支到京城已经定居一百多年,早就不回南边了。

  李穆川带着女眷们先去了族长李泗城家里,李泗城亲自招待李穆川吃茶。李穆川想着夜里回去还要用车,跟黄老汉商量,多付他些车资,让黄老汉在这里等李家人一起回程。

  大过年的,黄老汉也不想多奔波,既李大人愿意多给钱,他留下来一起喝杯茶,岂不两全其美,遂跟着李穆川一起去了李泗城家。

  李泗城的妻室王氏接待了郑氏一干人,郑氏肖氏进门就开始拜年,满口吉祥话,三个女孩子也跟着一起学话。

  王氏忙扶起众人,“侄媳妇们不用多礼,到我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你们不常来,定要多坐一坐,咱们娘儿们好说说话。”并让儿媳妇蒋氏烧茶拿点心。

  郑氏妯娌二人忙道,“婶娘不必多礼,我们是晚辈,原该常来的,奈何住的远。今儿来了,咱们好好说说话,不用忙活。”王氏听说肖氏的娘家兄长又升官了,有心结交肖氏,忙拉过三个女孩子一顿夸,就连不出色的李姝,也被夸机灵聪慧,夸得李姝一张老脸都要红了。

  王氏能坐稳宗妇的位置,定是有两把刷子的。她一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夸奖肖氏的三个女儿,一边又能不冷落郑氏。满口夸奖郑氏是阖族妇人的楷模和表率,一个人抚养大儿子,是李家的功臣,说的郑氏又感动又欣喜。

  肖氏忙道,“我们不时常来,婶娘家的孙女门可在家?婶娘这般能干,嫂子也是个麻利的,两个孩子以后长大了,不知道多少人家要抢呢。”

  王氏心里正想引荐自己的两个孙女,肖氏在城里,认识的人总比外城的要好,要是能说两门好亲,家里也多些助力。但又不好直说,只得谦虚道,“都是呆呆笨笨的,侄媳妇门在外见得世面多,能指导她们几句,也是她们的造化了。”

  说话间,从外面掀帘子进来两个女孩子。打头的约莫十岁的样子,穿着一件六七成新的棉袍,头发梳成双丫髻,两侧各结了一朵绒花。后面跟着的,看起来比李姝还小,穿着跟姐姐差不多,长得有些像,一看就是亲姐妹。

  姐妹两进来,给郑氏和肖氏行了礼。肖氏出门比郑氏多,认识这两个女孩子,知道大的叫雪娘,比丽娘小两个多月,小的叫桂娘,比李姝小一岁。

  李泗城唯有一子李穆平,李穆平亦只有一子李承寺,族长家这一支,历来子嗣较单薄。

  李承寺16了,自小识得几个字,目前在一家买卖布匹的店里做伙计,已经定了亲,定得是店里二掌柜家的姑娘,就等过完年成亲。

  李承寺下面只有这两个妹妹,家里孩子少,王氏和蒋氏都看得贵重,故而这两个女孩子养得精细,日常也只做些家务,学学女工。并未像族里一些穷苦家的女孩子,还要跟着母亲一起到外面干粗活。

  肖氏拉过雪娘和柳娘,细声问他们女工学到那里了,可会裁衣做鞋?又夸雪娘皮肤白,柳娘活泼可爱。肖氏又把豆娘拉过来,“丽娘和姝娘你们都见过了,这个姐姐是新来的,叫豆娘,不是婶娘自夸,她最是勤快能干,又疼爱妹妹,你们以后处久了,就知道。”

  雪娘原以为族里也就丽娘能和自己比一比颜色,没料到这个豆娘姐姐更胜一筹。她是族长家的长女,长得好看,又识字,族里的姑娘哪个不奉承她,目前已经好几家来递过话,要给她说亲,家里正细细给她挑选呢。

  除了丽娘,她原也没把李家别个姑娘放在心上。谁料来了个豆娘,听说不光能干,相貌更是比她好看。

  雪娘看了豆娘好几眼,王氏见她失礼,忙打岔道,“可是见了这么多姐姐妹妹欢喜坏了,前儿你不是得了几个好花样子,也给你这些姐姐妹妹一起看看。”

  雪娘顿时反应过来了,“我看豆娘姐姐长得真好看,一时多看了几眼,姐姐勿怪。”

  豆娘忙道,“妹妹说笑了,咱们女孩子,好不好看是次要的,像妹妹这样能干又会持家,才是顶顶重要的。再说了,论相貌,妹妹也不输给别人。”

  王氏等人都笑了,“看看,果真是有缘分的,到了一起就这般和睦。”

  妇人们坐到一起说些家长里短,肖氏大略说了豆娘以前的事情,王氏也把文家夫妇一顿痛骂。几个女孩子聚到了一起,也是说个没完。

  雪娘有心探一探豆娘的底,问她,“豆娘姐姐在家日常都做些什么消遣?可上过学?”

  豆娘自小丧母,父亲靠不住,在后娘手里讨了几年生活,最会看脸色、辩人心,谁对她有敌意,她像头小兽一样,凭本能就能感觉到。雪娘虽然装着个和睦样,但那股若有若无的酸意,还是被她捕捉到了。

  豆娘想着她是族长家的姑娘,不好得罪,准备多让着她些,“我是个粗俗惯了的人,只会干些粗活。原在文家也是稀里糊涂的,到了李家,得阿婆阿娘大娘教导和丽娘妹妹指点,才勉强会干些正经家务。上学什么的,我原来是不敢想的。现在的阿爹阿娘待我好,说过完年让兄弟们教我认几个字,不好和雪娘妹妹相提并论。妹妹若是想论学问,找丽娘是最好了,她是我们姐妹间读书最多的。”

  雪娘见她识趣儿,便不再为难她。丽娘虽不精明,也感觉出了雪娘的意思,明明知道豆娘姐姐在文家连饭都吃不饱,还问有没有上学。丽娘顿时有些气恼,这个雪娘,被家里惯坏了。但她一向斯文,也说不出什么不好的话,只打着圆场,“姐姐聪明着呢,什么东西看一眼就会了。”

  李姝人老成精,小姑娘们之间的争锋,她并不想参与。但作为豆娘的妹妹,她觉得豆娘有些过于拘谨了,雪娘虽是族长家的孙女,也没有让她踩着我们京城小二房家的闺女扬名的道理

  。

  柳娘还小呢,她不懂姐姐们之间的机锋,只不停地吃果子,听李姝给她讲龟兔赛跑的笑话听,开心得不得了。

  姐妹们说了一阵子话,蒋氏上了几碗茶点,郑氏肖氏推辞了一番,方坐下用了。

  待用过茶点,众女眷先行离开,去别家拜访,李穆川还留在族长家。

  这一带皆是李家人,大伙儿都认得郑氏和肖氏。妯娌二人带着三个女孩子,挨家拜年。本族人知道小二房在京城过活,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无人敢说俏皮话。

  有些不认识豆娘的,还以为是郑氏的儿媳妇,看发型又不像妇人,肖氏急忙解释,大伙儿才清楚。

  期间,有一家特殊的家庭。这家家主叫李穆淮,爹死的早,老娘徐氏异常泼辣,惯爱占人便宜。一个人带大了儿子,好容易娶了媳妇,本以为能享福了,谁知道因老娘脾气太坏,李穆淮自小被吓坏了,养成个懦弱胆小的性格,干啥啥不成,家里越发穷了。娶了个媳妇邱氏,外表看老实,内里最是个见不得人好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