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2 / 2)


  赵踞只垂眸道:“是。”

  这会儿朱太妃满心盼望等着朱冰清,真真的望眼欲穿,一连进来了几队都不见人。

  颜太后倒是看中了好几个,又询问年纪,来历等等,皆都满意。

  忽然方太妃看着江水悠问道:“你的名字倒是奇特,像是有何典故?”

  江水悠微笑回答道:“回太妃娘娘,臣女的名字是家父所起,从‘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而得。”

  方太妃道:“果然有些韵味,不愧是书香门第。”

  赵踞却说道:“这出自赵孟頫的《钱塘怀古》,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诗还算了,但是赵孟頫身为帝裔,却侍奉蛮夷,为人毫无气节,倒也罢了。”

  赵孟頫是宋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德芳的嫡系子孙,后来却归降于元朝,虽然在书画之上造诣非凡,堪称一代大家,可赵踞却并不待见此人。

  江水悠本是有意要展露自己的才情,却想不到适得其反,一时脸上发红。

  多亏颜太后笑道:“我可不懂那些诗啊词的,只见这孩子是极好的。你们觉着呢?”

  两位太妃点头称是,赵踞见太后示意,就也不言语了。

  江水悠终于过关,方才因紧张而缩紧的心才微微舒展。

  这边儿朱太妃焦急之中,终于才看见朱冰清跟几个秀女一块儿走了进来,太妃大喜,忙对太后道:“娘娘,左边第一个就是冰清了。”

  颜太后定睛看去,却见那女孩子低垂着头看不清脸,忙叫抬起头来。

  朱冰清略微迟疑,才终于缓缓抬头,顿时之间太妃跟太后都吃了一惊,原来朱冰清脸上的红肿还未消退,连带嘴角都有些微肿。

  朱太妃大惊:“你的脸是怎么回事?”

  颜太后也吃惊不小:“这看着像是给人打伤了的?宫内谁敢如此?”

  朱冰清悲愤交加,但她却也十分识趣,若是说起鹿仙草打了自己,那必然要提起徐太妃,今日大好的日子,岂不是搅局一样?显得自己不识大体。

  如今宁肯息事宁人,事后再慢慢地算账罢了。

  于是只忍泪说道:“回太后,太妃,皇上……并不是打伤的,只是方才妾走的急了些,撞在了门扇上不慎弄伤了。”

  朱太妃生恐颜太后不喜欢,忙道:“你这孩子平时也算伶俐,怎么今儿反这样冒失了?”

  太后吩咐道:“快叫太医给她看看。”

  赵踞在旁瞧着也不做声,少年锐利的目光从跟前扫过,然后落在了同样垂着头的罗红药身上。

  在太后跟太妃都关注朱冰清的时候,赵踞玩味般问道:“你的脸又是怎么了,难不成你们两个是一块儿撞伤了?”

  罗红药原本没想到皇帝会跟自己说话,仍是置若罔闻地站着不动,幸而旁边的太监指点,罗红药吓了一跳,抬头看向上头,却见在长桌之后,少年皇帝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目若朗星,相貌清隽,气质高贵非常。

  罗红药不禁脸红,结结巴巴说道:“回、皇上,是妾不小心,跌了一跤。”

  颜太后跟朱太妃还未说话,赵踞“嗤”地笑了出声:“你们倒是很有意思,宫里的路这么不好走吗?”

  罗红药忙道:“不、不是,是妾冒失了。”

  那边朱冰清也忍羞带怕地回答:“的确是臣女等冒失,请皇上恕罪。”

  朱太妃忙对颜太后说道:“娘娘,您看……”

  颜太后见朱冰清虽然脸上有些肿,但仍然难掩娇艳的相貌,何况又是朱太妃竭力保举的人,于是笑道:“看着不大碍事,让太医给调养两日必然就好了。”

  朱太妃听她肯把人留下,才总算放心。

  太后又看向罗红药,见她体态娇弱,看着很是楚楚可人似的,便问:“你叫什么?”

  罗红药如实回答,太后便笑对皇帝道:“这个也不错。”

  赵踞扫一眼罗红药,问道:“你的名字没有出处?”

  罗红药知道他是因江水悠以诗词回答,故而也这么问自己,其实她的名字的确正是出自姜夔的《扬州慢》一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但她并不是江水悠那般性情鲜明肯出头,何况又猜不透倘若自己如实回答后,少年皇帝会是何等反应?会不会也说什么刁难之语?

  于是只摇了摇头:“回皇上,并无出处。”

  赵踞眸色闪烁,却挑唇一笑:“你倒是个省事的。”

  第3章

  选秀结束之后,赵踞别了颜太后,带了太监先走了。

  太后则意犹未尽,滔滔不绝地同方太妃闲聊方才见过的众家女孩子,评点哪个貌美,哪个看起来像是性情温顺的,又有哪个似好生养之类。

  另一边,朱太妃则悄悄地去将朱冰清拉住,询问她的脸到底怎么回事。

  在场之人当然并非傻子,都看出朱冰清是说谎,只不过不肯说破罢了。朱冰清见姑母私下里问,这才将之前遇到鹿仙草,一言不合给她打伤的事说了。

  朱太妃听后又惊又怒,说道:“我以为宫内谁这么不长眼敢碰你,原来是那个不知死活的毛丫头。”

  朱冰清委屈道:“姑母,当初她还大逆不道的对皇上动过手呢,徐太妃都给赐死了,怎么还容她在宫内这样嚣张?”

  太妃闻听,左右看了看,才拉着朱冰清道:“快别说了。以后千万不要提赐死这件事了。”

  “为什么?”

  当初徐太妃给“赐死”之后,小皇帝的性子一度变得很阴沉难测,甚至莫名地把前去送毒酒的太监们以及伺候太妃身边的人都给杀了,要不是太后劝说,只怕死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