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199节(1 / 2)





  当他稳稳落在地上的时候,甚至有点小小的恍惚。

  看来自己的能力真的在不知不觉间增加了很多,还在国内比赛的时候,他为了在空中技巧上达到足够的旋转周数,经常放弃抓板。国内的裁判对他仁慈,更是鼓励为主,给了他不错的分数。

  直到来到了国际赛场,他被逼着,也通过不断的训练,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和本能,从【安全单手抓板】,再到【安全双手抓板】,直至现在,他已经敢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挑战【三分之一的板头】,而且还是双手。

  成长是不经意间的变化,但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回头,才会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走了那么长的一截路。

  身体一震,往下一蹲,余乐再度站起来。

  成功落地。

  其实这个动作余乐并没有怎么刻意的去做,在空中的部分,转体的力度,还有落地的瞬间,他的的注意力都在抓板的双手上,于是剩下的所有一切都交给了身体的记忆。

  不断重复的训练,成功让他的身体拥有了自己的意识,捕捉着风,契合着大地,微妙的调整着身体的平衡。

  这一刻,当余乐再度站起来的时候,终于可以宣告,他彻底进入到自由式滑雪的世界,将他的身体完整留下属于这个“世界”的烙印!

  这一次,正面朝前,像名冲杀的战士,滑雪镜后面的双眼盈满了腾腾的气势,直冲往上,像是要把天捅个窟窿。

  接连的胜利本就会给人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觉,更何况余乐连续拿下两个不那么擅长的技巧动作,滑的太顺,难免更有相同的感觉。

  好在他现在不是求稳,反而能多浪就要多浪,循规蹈矩的滑他肯定比不过其他人,倒是不如疯癫一点,才不用瞻前顾后,放胆去做。

  但人脑子一热,就爱冲动,也容易放弃思考,余乐正高兴自己进步的那一大截,身体的却有意识的往弧形桥方向滑了过去。

  等余乐回过神来,就囧了。

  他本来没想滑弧线桥,既然前面都选择了不同的道具,没道理第三个道具还和之前几场比赛滑的一样,是最右边的长桥做【大灾难】不香吗?即便就此错过这个街区的墙,也是一个个人难度储备的创新啊。

  可已经滑出去七八米远,这个时候再改变方向往长桥去是不可能了。

  只能说,这个身体记忆,需要它的时候挺好,不需要的时候又有点儿乱来。

  余乐比赛训练往这个方向滑的多了,如今他稍微分一下神,滑雪板自己就朝着弧形桥的方向冲过去。

  这时候,最忌惮的就是犹豫不决。

  余乐一咬牙,管他的!又不是没练过的道具,重复就重复吧!

  临到弧线桥面前,余乐往上一跳,再来个十拿九稳的【桥上跳】,便在半空滑出一个弧形,朝着“墙”疾驰而去。

  这时候很多观众,还沉浸在余乐第一个道具,两个连续的【桥上跳】新技巧上。

  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帅气的花招,但是正要做出来却不容易,时间太短了,两次连续的180°跳就算在平地上也很难完成,更何况是在那瞬息之间。

  如果那么容易做出来,还轮得到余乐去创新?

  包括米国直播电视台的解说员,嘴巴里叨叨地说个不停,心里还想着找机会还得聊聊那个【桥上跳x2】,但比赛也就是20来秒的功夫,他嘴里吐出的单词哪怕跟子弹似的往外吐,可这点儿时间,就算见缝插针也插不进啊。

  没想到,余乐在弧形桥上又来一个【桥上跳】。

  解说员一下就兴奋了。

  这动作是余乐做老的技巧,解说员肯定不是第一次看见,但之前那是因为没有加上第一街区的【桥上跳x2】啊,上一轮不觉得兴奋,这一轮再看见,突然就亢奋了起来。

  他的声量猛地提高,惊叹的语气油然而发:“又是桥上跳!弧形桥上跳!旋转平衡的能力太棒了。

  华国选手,接翻腾两周,余乐,墙上向前翻腾两周。

  倒滑落地成功!

  他往跳台区去了,这个旋转和翻腾技巧都很突出的运动。

  来自华国,余乐!”

  余乐在弧形桥上做的是已经在这个赛场重复了很多的技巧,所以当“墙”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必须做点别的,让自己表现的更好一点。

  但坡面障碍技巧并不是一个“硬拔”,能“拔”出来的运动,更多时候需要足够的身体基础,以及在做技巧前的各种因素。

  比如速度,身体的角度,身体状态,心态等等,都需要选手在那千分之一秒的情况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余乐在那一瞬间,他的判断只有一个。

  试试。

  试试两周的翻腾,或许能行。

  因为状态太好了,前两个道具区的挑战成功更是让他的气势十足,而弧形桥也因为做的熟练,没有出现任何的纰漏。

  各种要素告诉余乐,他真的可以试试。

  “墙”的高度是三米,抛飞起来后与地面的距离大概在7米左右,这是一个界于一周台和两周台的位置,完成两周可能会有点勉强,但并不是不可能。

  余乐的爆发力极强,是因为天生天赋,也因为他个子太高必须进行强化训练的结果,如今便成为了他挑战这个三米“墙”的底气。

  他在起跳那一刻,爆发出了全身的力量,在自己被速度抛飞到空中的同时,自己更是往上跳了起来。

  这是一个很不标准的操作,因为新的力量出现,很容易导致身体的平衡被破坏,最终落地失误。

  但一流的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在挑战这种自己可能不是一定可以完成的动作上,谁又不往上跳一下,借一点点的力呢?

  半米都好。

  而这半米,正是天才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的差别。

  是技巧,是胆量,是预判,是那冲击极限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