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6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关(2 / 2)

“行了。”

陆远打断了两人的纠缠,又看了一眼楼上才说出了实话:“你们俩谁上去都没用。”

“这不是普通的罪犯,他的犯罪手法是将命令植入到人的潜意识中、令被催眠者误以为那就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才会选择自杀。”脱下西装,陆远连防弹衣都没穿超过了赵一白,直接按下电梯按钮,奔着楼上杀了过去。

叮。

电梯在顶楼打开那一刻,首先进入陆远眼帘的是荷枪实弹的特警,待他从特警身边走过,由顶楼迎风站立在科曼面前,楼顶大风吹的身上那件衬衫竟然开始来回摆动。眼前,是坐在茶几后边的科曼,眼前,是坐在楼边上市长和秘书,眼前,是茫茫然起身由茶几对面的座位上木呆呆向楼边上缓步走过去的女人

那个女人他认识,姓毛,是犯罪心理学办公室的一名谈判专家,平时也就是当个副手,碰到有劫持人质的犯罪,她会出现在丈夫邵宏伟旁边,耐心的和罪犯交流。

可这一回,她没有耐心了。

“小毛!”

她才二十七岁。

“陆,这是第一关,只有解决了这个女人,你才有资格坐到我的对面。”

科曼笑着,头发在风中摆动,手里的茶杯被端了起来,轻轻喝着。

什么狗屁第一关?

陆远在乎的是眼前这条命!!

小毛对此充耳不闻,陆远刚要往前面部,科曼阻止道:“no,不是这样的,你不用触碰他,否则我就给另外的三个人一起下命令,让他们,同时跳下去。”

以陆远的速度,或许能在小毛跳下去之前把她扑倒并死死按在身下,但,他只要这么做了,市长和秘书还有那名保安一定会死。

得想个办法,必须想个办法

催眠是什么来的?

陆远在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时候,和fbi的同事聊过有关催眠的事,得到的信息是,催眠犯罪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这在历史上是有真实记载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海德堡案。1934年,德国海德堡警察局接到报案,一名丈夫说自己的妻子经常怀疑自己有多种疾病,将家里的的钱送给了一名并不能治愈这些疾病的心理医生,经调查,事实让人惊讶。

擅长催眠术的法医麦尔医生在警方很长时间没有进展后,终于看出了端倪,麦尔医生对被害人进行多次催眠诱导,使被害人终于在深度催眠中,回忆起了整个过程。

罪犯与这位女士在火车上相遇,垂涎于对方的美貌将其催眠后侵害,事后,他竟然又利用催眠术迫使被害人去用身体换取金钱,以此来供自己享乐。只是,这样来钱的方式太慢了,他又开始让被害人误以为自己有病,不断的从家里取钱让他治疗,当一种‘疾病’治疗好了以后,第二种‘疾病’就会立即出现,这才造成了案发。

与此同时,催眠者还暗示被害人忘记这一切,乃至于直到警方询问时,被害人依然不知道自己被侵害的事情。

事实上,催眠,很少能做到违反人类正常意志的事,比如让一位女士脱掉衣服,这种情况就不会直接发生,因为被害人抗拒,但,催眠者要是暗示被害人他们身处于沙漠之中非常热,穿的太多很可能会中暑,那,被害人就会自动的脱下衣服。还有,催眠者一般不会命令被害人说出银行密码,他们一般会选择另外一条路线,说有一只股票很有潜力,他可以代买,如此一来被催眠人就会把钱交出去。

当然,面对面的直接催眠会非常困难,不然为什么很多时候犯罪者要使用药物,如阿米妥那等药。还记得曾经在社会上流传的尼姑案吗?说一些尼姑会在市集上与人攀谈,经过一点点肢体接触后,这些人就会回到家中给人家取钱,家人拦着都不行,这就是药物催眠的效果。

另外,将被催眠人诱导入深度催眠状态和在深度催眠状态中接受暗示性的命令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等级,可以说其中一个已经是江湖上的顶尖高手,后者,则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完全没有可比性。

那么,这种情况会不会造成大面积的社会犯罪?

具陆远所知,并不会。

首先,催眠绝对不是谁都能学会、学会了就能使用、使用后立刻能达到效果的,否则,警察还用审讯么?催眠就好了。世界上类似海德堡案的事件并不多,能达到这种效果的人无一例外都成了该国家心理学界的泰山北斗,你能相信这么一个泰山北斗会利用催眠术犯罪吗?那还不彻底乱套了?

更何况这些大师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他们的存在就如同凤毛麟角。美国甚至为此做过一些研究,可研究结果表明,催眠效果很可能和个人的基因相关,也就是说,当你的基因无法将催眠术发挥出来时,就像是一个不适合修炼的人这辈子都没有斗气一样,很玄幻。

只是,眼下最玄幻的还是案情,陆远眼看着小毛一步步走向了悬崖一般的楼顶边缘,只需要一步,她就要和丈夫一样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