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章(2 / 2)


  龙腾是龙家三兄弟之首,旁人说起他,皆是以龙大爷,龙大将军相称。甚至同僚都称他为龙大,名倒是唤得少了。

  要说龙大领兵进驻平南郡,事前准备是做了不少。依他的经验看来,南秦的这些举动颇是微妙。

  大萧境内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铁钢除了农耕和日常用途外,亦是兵事重要所需,因而周边各国一直虎视眈眈。大萧也很是重视,为保和平订立协定,限额交易,既摆出给各国提供农具助其生产发展亦限制防止各国在军事装备上的扩充。这些年不论各国肚子里打的什么主意,但明面上都是遵照协定行事,未起什么大争端。南秦突然对铁石限额提出抗议并迅速与东凌国结盟,这其中意图自然耐人寻味。

  龙大派了属下先行出发,乔装潜入南秦,联络大萧在南秦布的探子,探听军情。另又遣了人入平南郡,看看在龙家军进城之前,郡里各处都有何动静,探查是否有南秦细作。南秦这般挑衅,若有意交战,自然是做了准备的。

  龙大领着将兵们日夜赶路,临近城营时让大伙儿歇了歇脚。他自己站在一处山坡下,思索着驻军后的军务安排。两日前,他在途经的驿站接到佚名密报,报信人只悄悄留下信件写着“龙腾大将军亲启”,驿站的驿丞对平空冒出来一封信很是诧异,但也不敢私拆,等得龙腾将军到了,把信交给他。

  信里只有七个字——中兰城中有细作。

  未具名,未点名,很是神秘。龙大认真看信,暗忖这事倒是有些意思。既要说有细作,又不说是谁。这是何意?细作潜伏讲究的就是不动声色,不引人注意,这才好打探情报。而这七字报信,不论是挑衅还是报信,都并非明智之举。

  再看那字迹,一笔一划很有力道,却透着些娟秀。似女子笔迹,亦或故意伪装如此。

  龙大在驿站等了半日,未见有何异常动静。嘱咐几位兵将留心,但一路行近中兰城,也未有人再留信或是试图接近他。

  直到刚才,坡上呼啦啦滚下一个姑娘。

  气息沉沉,不会武艺,满嘴胡说八道,瞎编乱扯。他很肯定,她根本不认识他。她流利地夸赞他的那些战功事迹,全是沾点边不全中,她眼中透是小心警惕,哪有半点真心仰慕之意?谎话说得这般明显,她家那管事听不出来?

  龙大低头看了看这姑娘故意遗留的包袱。命卫兵捡起收好,回头他须得好好搜查一番。

  这姑娘,就差额头刻上“可疑”二字了。

  话说安若晨这边,偷溜出府,冲撞贵人,回府后自然是被罚了。

  父亲安之甫在堂厅里问了事情原委,喝令她跪下,指着她鼻头一通骂:“你一姑娘家,当真没脸没皮,不知羞耻,竟然敢偷溜出城冲撞将军大人,礼仪廉耻呢!我们安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安若晨捂脸羞愧悔恨模样哭道:“女儿错了,女儿一时糊涂。”

  原来他们安家还有礼仪廉耻这东西呢?呵呵。

  安若晨哭得很是诚恳,抬起头来眼泪汪汪可怜巴巴:“女儿再不敢了,请父亲责罚。”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她忍得住。

  安之甫还未及说话,安若晨又抢着道:“只是今日还真是碰巧赶上了,女儿记错了日子,却这般巧真遇上了。平叔也得了机会与将军说了好一会儿话,将军肚量大,未曾怪罪于我,也记得我们安家对他有心。女儿虽有错,却也未坏了爹爹的大事。”

  安之甫一噎,这倒是的。虽然他与他的好些贵商友人热议如何讨好招待龙将军,但大家心里也都明白,将军身负皇命而来,又驻在军营重地,岂是他们寻常商贾得见。但平南郡素来官商交情不差,互有照应,别人寻路子巴结去了,若他安之甫落于人后,好处都被别人抢了,自然是不行。这段日子安之甫为龙将军入城后如何能见上一面表个姿态愁心,却不料女儿误打误撞却将这事办成了。

  安之甫沉默了一会,挥挥手,正想算了,让女儿滚回房思过去,真是烦得见她。可这时候二房谭氏却说话了:“坏未坏事还未可知,龙将军虽不怪罪,可心里还不定怎么瞧咱家呢。若以为咱家都跟大姑娘似的无礼无耻,心中鄙夷,又或是以为大姑娘故意冲撞是老爷支使,心中恼怒,那可怎么好。老爷一切安排妥当,若被这事砸了,当真冤得很。龙将军这儿是一事,还有钱老爷那处呢?若因大姑娘把将军得罪了,钱老爷那处也得拖累,就算将军不怪罪,钱老爷知道大姑娘干得这等轻贱无耻之事,起了怒,不要她了,毁了婚约,那玉石铺子还开不开?这可不止单一事。大姑娘自己没羞没臊,可曾为老爷想过,逃家奔出城看个男子,得罪了将军,传出去还了得?谁人还愿与老爷结交?老爷既丢了颜面,又失了财路,这后果大姑娘担得起吗?”

  安之甫越听越怒,大喝一声:“拿家法来!”

  安若晨伏地痛哭:“二姨娘教训得是,我太过愚笨,我错了。”

  认错认得爽快,谭氏悻悻然,倒不好再说什么。但安之甫火气已被撩了起来,家法板子已经送到。谭氏看着,抿嘴微笑。

  安之甫拿了家法,安若晨静静伏在地上抽泣等抽。安之甫的火气又没那么大了。挥手落板,安若晨身体一抽,一脸痛苦唉叫。安之甫顿觉气解了不少。四板子打下去,觉得可以了。

  “若是再犯,便有你好看的!”他骂着,瞪着安若晨,“滚回你屋里去,没我的允许,不得再踏出家门一步。”

  安若晨诺诺应好,在丫环的搀扶下艰难站起,一步一挪回房去了。要装得很痛,所以走得慢,出了堂厅还听得安之甫对众人喝:“今日之事,谁都不许往外说。”

  安若晨终是松了口气。她知道她爹和安平对她离家之事也有怀疑,但她两手空空,不像是有逃家的准备,而且披风送人她那套说辞也站得住脚,因她之前真的去庙里求福祈愿,能拉出来的证人不低于十个。而她对与钱老爷的婚事一直是乖巧温驯的态度,她自觉掩饰得还算不错。

  总之,她犯了花痴失心疯想见英雄的理由勉强算合理。但她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得再做些事打消爹爹和安平的疑虑。反正在他们眼里她一直是没用的东西,她能够应付过去。

  她还有机会,她还要逃。

  太守姚昆得了城门监尉的报,说龙家军先遣兵队一万人马已到城外营地,而龙大将军领着一队人马正欲入城。姚昆惊得匆忙领众官员出城门迎接。

  这将军颇是任性啊,明明按驿兵报的脚程该明日中午到,他自行提前,还不通报。累得郡里上下准备了许久的相迎礼数都未能用上,郡中各县的县令及各官员原定明早入城相候迎接,这下也是错过了。且将军似乎不那么和蔼可亲呢,居然寒喧客套都懒得,对完符令,便要领兵入营。还道宴也不必吃,兵将刚入城,还需安顿整训,之后待官员到齐,再行议事。

  总之原本想着要巴结这二品大将军的人颇失望,而太守姚昆稍松了口气。八年前他赴京时见过龙大一次,那时龙胜大将军仍在世,而龙大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却已是年少老成的严肃脸,如今少年已成青年,个子也高了,官也大了,仍旧是张严肃脸。

  不过严肃有严肃的好,姚昆觉得武将莽夫单纯些,不斗心计,不借机来整治他这平南郡挑他的错处,倒是好的。总比那些不好好打仗,成天思虑着斗权术的强。

  驻军的总兵营在中兰城外东南三里,原是郡兵营地,如今已扩建搭营,做好了准备。太守亲自领着龙大,与都尉候立良营门前相见,龙家军与平南郡兵各自列队,候立良与龙大对好兵符,郡兵军中各官将尉丞依次上前向龙大行礼。

  郡军那方的长史手捧兵马册,兵曹丞手捧兵事防建图册等,上前与龙大施礼,龙大将东西接过。令兵击鼓吹号,旗兵将萧皇令旗、京军御旗、龙家军旗等插到了营门营墙营楼之上,表示龙家军奉皇上之命驻守边境,入驻此营,由此刻开始,一切边防驻军军事之令,皆由护国大将军龙腾管辖。

  军乐奏完,旗兵领头,各营队入营。众兵将排整军容,分营列队,插旗布哨,点火设岗。龙大领将一一巡察。所经之处,兵士们大呼口令,精神抖擞,全无长途跋涉的疲态。太守姚昆与都尉候立良互视一眼,颇有些压力。

  龙家军威名,果然不是虚传。

  一切安排妥当,龙大与姚昆、候立良等人一起简单商议了边境防事,南秦的动静等等。

  姚昆与候立良看法一致,游匪之事,南秦定是包庇私藏了那些匪类,他们正欲向大萧讨好处,若承认游匪是南秦人,自然下不来台,条件也不好再谈。故而一直压着此事。游匪也定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偷袭村落后潜逃回南秦。

  而要说南秦敢不敢入侵萧国。姚昆认为是不敢的。

  “我大萧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军备远超南秦。南秦自然明白实力悬殊。东凌是小国,南秦舍我大萧讨好东凌那可非明智之举。依我看,南秦不过是摆个姿态,想吓唬吓唬皇上,放宽铁石限量,减低交易价码。我听说,南秦这两年粮食收成不佳,但玉石买卖收益却是越来越好。其中通过我这平南郡进出的玉石生意就不少,他们关税收得可不低。若是有意攻打大萧,那岂不是既丢了铁钢又失了钱财。败战之国,还得让利求和,届时民怨载道,臣子异心,南秦皇帝年纪虽小,但也没那般傻。东凌给不了他们什么,只不过是被拉着一起摆个姿态演场戏罢了。”

  候立良也道:“据探子报,南秦确是向边境增派了军队。我们也与对方交涉,加强防范。但对方反而声称我国游匪窜入其境内,这些人身份不明,他们不得不防。他们还告诫我们勿耍这些小心机,他们不怕挑衅,让我们勿轻举妄动。言下之意,倒是指责我们心怀不轨了。”

  龙大问:“除了往边境派兵,探子在南秦可还探到什么消息?”

  候立良摇头:“那倒是没有。未曾有他们意欲进犯的确切消息。”

  龙大不再多言,他初来乍到,还是要等待更多的查探结果才好下判断。

  龙大回到营房,一堆卷宗已在等他审阅。刚刚入营,琐事繁多。各营各队各伍都有组织,一入营后就开始按职责分工处理军务。外围防建状况,需要增修补缺的,增加石泥干草的,还有营楼监哨安排,水粮饭食、兵器修整、马匹安置,操练场地和人员,巡察轮班安排,口令请牌情况等等,这一会工夫各营已经交了上来。长史阅过,分类摆在龙大的案上。

  龙大粗粗阅了,再看了后头的两万军的行程通报。那两万军,由他麾下的几位将军领着,八日内会到达。此次驻守未有归期,太守姚昆依规在中兰城内为他设府,方便他于城中理事。府宅的图纸、人员安排等也有公函文书。龙大扫了一眼,放至一边,那名叫紫云楼的府院离东城门不远,离营区也不远,除了四个大院子十余间屋子供将官居住办公所用外,甚至还设了衙堂、哨楼等,很是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