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庶女的庶子第39节(1 / 2)





  两人笑闹一阵后,宋朗旭忽道:“种地真辛苦啊,干的最多,收获的最少,辛苦一年还只够温饱,碰上天灾就颗粒无收了。”

  宋朗月深以为然的点头,她也看过家里的账本的,遇上年景不好真的能减产好几成,这种时候只能少收租子,共渡难关。

  要是能让产量更稳定就好了。

  “谈何容易啊!浇水,施肥,收割都需要人力来完成,非常的辛苦,如果能做到集团化,规模化,或许能够提升效率。”

  到了后世,在平原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松绑那些被土地牢牢捆住的人民。

  以现在的生产力,还差的远,慢慢来咯!

  宋朗月偏了偏头,突然开始比划起来,她说她曾经看过一本农书,上面记载了一些小窍门,说不准用的上。宋朗旭便认真听着,一一记下。

  他们说了一会子话,等到太阳没那么晒,这才慢慢离去。

  二人说话时,竟然没注意到原先的如雷鼾声竟然渐渐停了,树荫处静悄悄的。等二人走后,看守老汉翻身坐起,手拿草帽慢慢扇着风。

  有趣,怪有趣的,虽然没有摸到他出题的核心,但已经跨进门槛了,这一回也不算亏本嘛!

  老汉哼着小调,一步一摇的走回别院,回去后也不肯脱下那身粗布衣裳,只站在庭院内洗脚。

  仆人也见怪不怪,主人是什么性格他们早就摸透了,全当不知道就好。再说了,主人随和亲切不拘俗礼,可比别家好过多了。

  老汉洗干净后回了书房,看到桌案上摆了一本新书,书名写着《书生复仇记》五个大字,他好奇的翻了翻,“这是哪儿来的?”

  老仆回答:“这是赵公子送来的。”

  “他一贯晓得我不爱看这些,怎么这回给我送来?”老汉突然悟道:“想必是怕我师兄责骂,故意搬救兵来了。”

  赵辰之别的都好,独独就是爱看话本,就这么一个爱好,老汉也不忍心非要人断了,人无嗜岂可相交?

  老汉随意翻看了几眼开头,倒是很快就被内容吸引了进去,这话本子故事内容且先不谈,他最喜欢的还是其中一段书生讨公道的话语。

  “这天下固然有很多不得已,但一个理字,总是埋在人的心底,纵然你能只手遮天,可手指缝里总会漏下一些光明,我求的,就是这点光明。”

  老汉看到这里,不由得拍案叫绝,说的对!他求的不就是一个理嘛!因为合了胃口,老汉连夜把话本子看完,看到结局处还意犹未尽,心有戚戚然。

  这话本很有意识,他倒是想跟写话本的人交流一番。

  *

  宋朗旭还不知道这些,他心知这回拜师的事情把握不大,不想希望落空,已经早早开始打听旁的先生。只是那些先生学问虽好,却难免学的有些“迂”了,一门心思都在故纸堆中,书读得好却不能融会贯通。拜这样的先生,或许撞大运能够中举,想要再进一步却是万万不能。

  所以宋朗旭迟迟不能下决心。他一直觉得自己本来的基础就不甚扎实,先前得中功名走的是偏才,而非全才,如果再没个好师父引导,前途就无亮了。

  可惜好资质的徒弟难找,好性情的先生也难寻,只能再多等等吧。

  这一等,就等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大雁南飞枫叶染红,一派秋高气爽。

  许久没登门的赵家姑娘来了,一见面就气咻咻的坐到榻上,也不说话也不发声,就在哪儿生闷气。

  宋朗月也早就习惯这样的情况,她不能说话,赵小小不爱说话,室内经常一片沉默,只能听到耳边铃兰花簪轻轻摇动的叮当声,间或夹杂着宋朗月摇动铜铃,呼唤丫头嬷嬷进屋来的动静,别的什么动静也没有。

  赵小小家境不凡,哪怕她的怪毛病多多,想要攀附她的也不知凡几,为什么就独独喜欢跟宋朗月待在一块儿呢?她事后也想过,因为不论她生气也好,愤怒也罢,宋朗月都认为理所当然,是人就会有脾气,发泄时不迁怒别人就行了。

  所以才能不动不摇的安坐。

  第五十七章

  宋朗月不劝也不问, 就让赵小小独个待着,赵小小反而觉得舒畅,她就烦别人问东问西, 追根究底。想说的自然会说, 不想说的问也问不出来。

  赵小小看着朗月一派闲适, 自得其乐, 一直在桌上写写画画,时不时还偷笑, 自然要探过去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此吸引人。

  宋朗月嗔道,把她的脑袋轻轻推开, 她还没画完呢!等画完再看。赵小小却坚持要把脑袋伸过来,无奈何, 朗月只好把已经整理好稿纸拿给她看,安抚她的好奇。

  赵小小接过一沓稿纸, 闷着头开始翻阅起来,这一看就入了迷,好半天没有挪动自己的位置。等到朗月停笔, 她竟然就这么站了半个多时辰。

  朗月推了推她,站着不累么?腿也站酸了, 还不如靠在窗榻边,还有地方放腿脚。赵小小顺着她的力道靠到榻前,仍然入迷的看着话本子。

  后宅娱乐少, 赵小小也跟着目前看过一些戏曲,看到那一出《孝媳动天》时, 气的差点把茶杯摔了!戏里的小媳妇儿跟脑子有毛病似的,别人污蔑她, 她说清者自清,别人打她,她说要用真诚感化他,还有那个婆婆也是脑子带点问题,谁的话她都听,就是不听媳妇儿的,虐心一百遍,吃了无数苦头后终于明白谁才是对她最好的人,这才幡然醒悟两婆媳抱头痛哭,看到这里赵小小已经麻了。

  这等子戏曲有什么看头?

  而这本《沈风传奇》倒是很合她的胃口,不讲什么情爱恩仇,专注于女主沈风的传奇经历,让她越看越着迷,一不留神就看完了整本。在她看完第一册 之后,朗月在适时把第二册递了上去。

  这一看就是两个时辰,赵小小一直等到嬷嬷催促,这才恋恋不舍的把书册放下,“还有么?”

  宋朗月点了点旁边堆着的书册,她已经给前三册都画好了插画,正在给第四册 画,刚好画完。

  赵小小厚着脸皮说:“我能带回去看么?我只借三天,派人抄上一册珍藏。”

  好罢,宋朗月点了点头,跟好朋友分享话本子本是应有之义。赵小小又巴巴盯着朗月手里正在画插画的第四册 ,朗月闻弦知雅意,笑着把第四册拿了出去。

  插画可以慢慢画。

  赵小小把四本册子都带了回去,赵府不缺识字的丫头,慢慢抄着话本,赵小小打算好生珍藏的。

  不过第二天,赵夫人的娘家人来,还带来了赵小小的表姐妹,小姐妹聚在一起自然是要聊衣裳脂粉之类的。

  小姑娘家家的,正好是爱美的年纪,不就喜欢聊这些么?赵小小的表姐说道:“妹妹,上次你送的清凉膏还有么?我用着很好。”

  “还有。”赵小小想起这事,简洁回答,清凉膏还是上回朗月送她的,效果颇好,她就买了一些转赠给表姐妹。顾家表姐喜滋滋的,那清凉膏效果又好,味道也好闻,她着实喜欢,就是不知道从哪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