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节(1 / 2)





  朱县丞扳着手指头算,“总共加起来,大大小小有八座。”一天烧制一炉,就算加班加点也烧不了多少。

  “此事是我疏忽了,该趁着夏天提前赶制炭窑。”也是他刚刚想到,既然如此,窑烧法是用不上,用闷沙法或许可行。

  居民们收获白菜后整等着赶制榨菜,忽然听到知县命令暂时不做榨菜,真不知道该干什么,突然听到烧炭,七嘴八舌的问起来。

  “知县大人还会烧炭吗?”

  “大人有什么不会的!”

  “窑不够啊!往日窑烧出来的炭只够有钱人用的。”十文钱一斤,比起随地可见的干柴要贵了许多,而且一人一天能烧好几斤,花费太大。并不是普通人能烧的。

  “大人说他有办法。”朱县丞自从上头有了顶头上司十分快活,有人做决定,他只需要干事就行。“相信大人就好啦。”

  “现在,先去再修建五座炭窑,用泥砖将就一下。大人说明年重新修,今年的能扛过冬天就行,再找人去荒漠里运沙子回来。”朱县丞习惯性的吩咐,壮劳力们听到安排纷纷散去,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木炭是把木头截成短段后,在窑灶里燃烧一定的时间,熄火并紧闭窑门,借用剩余的火气让木头炭化,并把木油逼出来。制木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闷,闷好几个时辰,如果窑密封度不够,很容易失败。

  而闷沙法要简单一点,可以挖上一个坑,底层铺上细沙,木头中间留出空隙,燃烧后用细沙仔细铺上好几层,同样等火熄灭后,烧制成功。不过闷沙法失败率还要高些,胜在简单,烧窑毕竟费劲。

  炭窑是私人的,曾湖庭答应按照往年的收入补贴他们,窑主不用出力还能拿银子,快活的休息着。

  嘿嘿,没想到这县令真是傻的,借窑不借人,他也懒得提醒,等着他失败再来买好岂不是更棒?

  至于曾湖庭想的是,可怜的人,明年还不知道要冒出多少竞争对手,还是先补贴点。

  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愉快达成一致。

  拿到第一批的木头时,虽然他在现代作为兴趣爱好看过人烧制,还是亲自去试了一炉子。第一炉子的炭虽然闷的有些不够火候,却也让他知道正确的时间。

  “果然湿的木头,四斤才能烧出一斤,还要延长燃烧时间,干木头两斤烧一斤,适当减少时间。”他飞快做着笔记,以便明年继续烧制。

  窑烧没问题,就是闷沙法,同样需要作出细微的调整。

  “大人,村民又送来一车柴,您看看先堆在哪里?库房放不下了。”烧炭小队的队长推着一辆车过来,曾湖庭头没抬,“放那儿吧。”最近村民加班加点的砍柴,小车络绎不绝,已经堆成一座小山。

  他绝对不知道,这些木头给他带来多少的惊喜。

  三日之后,烧炭小队实行轮班换制,换人不换窑,已经少出接近一万斤炭,毕竟一炉出锅就是几百斤。他尤嫌不足,毕竟一万斤听着多,分到全城人民头上一人不够一斤,更何提过冬?所以至少还要忙一个月,如果有余炭,还能贩卖给周边的城市。幸好这里虽然不长高大的乔木,灌木却

  满山遍野到处都是,足够应付烧炭。

  窑工们看着时辰到,又一炉出炉,他们铲开细沙子,一股清淡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

  “好香啊!”

  “什么味道?”

  “是木炭!”

  细沙里掩埋的木炭透出一点点淡淡的青色,换个角度就看不见,曾湖庭闻到这股熟悉的味道,拨开人群不顾木炭烫手捡起一块,果然,借着光源看有青光一闪而过,快的像幻觉。

  是青木炭?他捻碎一点炭粉放在手心,果然,真的是青木炭!他喜的站起来,“这炉炭是用什么木头烧制的?”

  被他拦住的窑工结结巴巴说,“就,旁边的那一屋里刚烧的,之前的木头烧完了。”他好奇的问,“大人,您说的青木炭是什么?”

  “哈哈哈我发了!发了!不对,是大家发了!”曾湖庭奔到放木柴的屋子,临时搭建的,从地面一直堆到天花板,足够烧成几万斤的木炭。

  “谁?是谁负责砍这屋子的木头的?把人找来!”

  “大人不会罚他吧?他是不是做错事了?”

  “没有,我要大大的奖励他!”曾湖庭看着一屋子的木头,“看到了,这是银子!”

  完了,大人傻了。

  负责砍柴的孙小二被找来时,忐忑不安,城里周边的木头被砍的差不多,于是为了收集木头他们走的有些远,看到木头就砍,现在被找来,莫不是出事了?

  “是你找到的这木头?”

  “大人,咋了?”

  “赏你五两银子!等木炭卖出去再另外奖赏!”

  孙小二握住银子傻乎乎的,“为什么?”

  “你找的木头叫青木,烧制成的青木炭带着隐隐的青色,伴有清香回味悠长,乃是上上品的木炭。如果普通木炭能卖十文,它就能买出两百文,你数数这里能烧出多少?”曾湖庭拍着他的肩膀,“小伙子,有前途!”

  孙小二看着面前的木头山,脑子里飞快算成银子,十两,百两,千两?还有那未曾砍下来的树丛,一片片的.....孙小二满脑子也只有一个念头,发了发了!

  现在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毒虫七步之内必有解药。塔林这个地方,看似贫穷不堪还寒冷,但老天爷从来不会苛待任何人,而是留下一笔财富,只等着有心人来发现。

  作者有话要说:  门中的烧炭法是我结合百度瞎扯的,青木炭也是。

  每天都在想今天胡说些什么。

  第92章

  就好像青木炭, 本身颇为受文人墨客的欣赏,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烧这么一方小炉子, 风雅又意趣,还带着清淡好闻的香气, 乃是上上之选。

  只是造青木炭的原材料并不是那么好找的,它是一种挑剔的植物,也许在这个山头长的好好的,三十米外就活不下去, 至今还是一个谜题。

  能够发现一片野生的青木林,跟一个银矿没有区别。不对还是有区别的,银矿早晚会枯竭, 而青木林只要好好养护, 能长长久久的循环使用。

  于是烧炭小分队找出所有的熟手,专门用炭窑去烧制青木炭,暂时没有更好的工具,烧制的青木炭品质低了一成,不过这问题会随着熟悉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