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章(1 / 2)





  每次大课间都有老婆来送爱心暖茶,今儿突然没了,林清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

  王嫣脸一红,说:“这不是遇到小姑嘛!”

  林清走过来,看着淑儿说:“大冷的天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有什么事,让丫鬟来叫哥哥就好,你身子刚好,何必自己跑来。”

  “我身子已经好了,正想出来转转,”林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听说昨日哥哥去县署礼房报名了,并且请了五童互结和廪生具保。”

  林清点点头,说:“恩,科举的第一场是县试,县试一般在二月份由县官老爷亲自主持,每次在考前一个月,会由县署公告考期,昨日县署已经出了公告,二月四日考第一场,所以昨天我就请家学的夫子帮我找人担保去报名了。”

  林淑咬咬嘴唇,说:“哥哥,其实你只要有这个心,淑儿就知足了,哥哥你才读了几天的书,别人都从小开蒙。要不,要不咱明年再考吧!”

  林清听了,知道林淑这是怕他刚读书,去考不好受打击,就笑着说:“没事,只是考个县试,你放心,哥哥这点把握还是有的。”

  林清知道虽然自己有这个实力,可是别人不知道,他家里人,八成都只是以为他是一时热度,不过林清不打算解释,毕竟无论他怎么解释,都不如去考一场县试,拿成绩给大家看更令人信服。

  林清看林淑还想劝,就赶忙说:“我知道你们担心考不好刺激到我,不过我现在已经成家,这点刺激还是受的了的,再说,你们不让我考考,我怎么甘心。”

  林淑要劝的话顿时噎在嗓子了,最后只能说:“那哥哥你好好读书,不论考怎么样,妹妹都很感激,千万不要有压力。”

  “你放心。”林清说道。

  “哥哥,”林淑想了想,还是添了一句,说:“哥哥,读书还要爱惜身体,以后早晨还是起晚一点吧!”

  林清笑着说:“没事,我习惯了,我一向起的很早。”

  王嫣:……

  林淑:……

  这是今年最大的睁着眼说瞎话吧!

  林清想的却是:想不到我十年的高中班主任生活又回来了,每天早上五点起,晚上十二点睡,起的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唉……

  第二十六章

  林清把妹妹送回绣楼, 就又回到书房,看着书房里的暖炉上又温着新的粥, 笑了笑, 看来她夫人刚才又给他补上了。

  想到刚才他妹妹的担心,林清知道,其实不止是他妹妹担心, 他的父母也担心,甚至他的妻子也在担心,担心他会因为考不上大受打击,而变的颓废。

  只不过他们不好直接说出来,毕竟他前一段时间刚因为受刺激奋发向上, 他们怕一说,他受刺激更厉害, 所以才让他现在最担心的妹妹来说。

  林清叹了一口气, 他的父母,还是不相信他能考上啊!

  不过这个事不能怨他们,而是怪他自己,就他平时那表现, 谁会相信他能考上进士?

  别说进士,就算秀才, 只怕别人也不觉得他考的上。

  所以林清也不打算解释, 毕竟这事他解释也解释不清,唯有考几场,考出成绩, 大概他们才能真正接受他有考上进士的能力。

  想到考进士,林清用手敲了敲桌子,陷入沉思,如果放在上一世,他确实没有把握,可这一世,他觉得他还是可以放手一搏。

  这倒不是他这一世学问精进了,而是这一世的考试简单了。

  上一世,他正处在朝代的末年,当然他前世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由于朝廷重文轻武,所以整个国家文风极重,想当年他去省府参加乡试时,光参加考试的秀才,就有四千多人,连号房都不够,最后不得不在考前加试刷人,刷下一半,才开始正式乡试,而最后,只录取了不到一百人。因为朝廷已经有太多的官员,过饱和了!

  所以哪怕林清有前世的记忆,第一世也勉强算个学霸,可还是落榜两次,第三次拼尽全力,才吊尾考中举人。

  这也是他考中举人,在完成他爹心愿,让他爹瞑目后,为什么不继续考的原因。

  所以要是放在前世,别说进士,再让他考一遍举人,他都不一定能再次考中,毕竟临场发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可到了这一世,就大有不同了。

  由于前朝末年的外族入侵,北方士族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毕竟外族入侵就是为了抢夺财物,而士族身为大地主,积累的财富最多,当然首当其冲。

  当年新朝建立时,北方士族几乎十不存一,甚至百不存一。就算现在建国二十多年,北方士族也没恢复多少元气,毕竟人都没了,想恢复,没有几代繁衍,哪那么容易。而且当年战乱导致北方大量典籍散落,更是让北方的读书人水平倒退到一个可怕的水平。

  所以现在北方的乡试考试的难度水平,比起前朝末年,那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林清觉得自己现在考个举人,还是非常有把握的。毕竟就算他当初吊尾,也是从四千秀才中杀到了第七十九名,而现在,他所在的省,每年省府参加乡试的,才不过千人,而且这千人比起之前的水平还大大不如。

  至于进士,进士是全天下举人都要参加,按理说林清没什么把握,毕竟北方虽然受了重创,可长江以南,由于天堑相隔,当初外族根本没法跨过去,所以南方几乎没受什么损害,南方现在的乡试,那修罗场程度,可是比前朝更甚。所以能在南方中举的,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就算林清再来上一世,也不敢说就能争的上。

  可当初新朝初立时,太祖皇帝举行第一次会试,结果会试结果出来,榜上的一百八十人,北方举子竟无一人上榜。而此次主持会试的三位主考官,恰恰全是南人。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偏私南方人。太祖皇帝命人复阅落第试卷,打算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

  有人上告说三名主考官故意以陋卷进呈。太祖皇帝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同年六月,太祖皇帝亲自策问,取录北方举子九十人,并将三位主考官全部下狱以平民愤。并规定会试从此南北学子按南北户籍分榜录取,始称南北榜案。

  其实在林清看来,当时真不一定是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毕竟三位主考官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就算稍微偏袒一点,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当初北方动乱刚刚平息,北方人都忙着逃命去了,哪有精力去读书,一方准备充分,一方好不容易逃得性命,孰强孰弱,考出这样的结果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为什么最后把南北榜案最后定为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则是更多的是政治原因,毕竟有时候,真相并不重要,政治安定才是根本,所以牺牲三个主考官,平定北方举子的怒气,就不奇怪了。

  不过不管南北榜案到底是主考官徇私舞弊,还是主考官背锅,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北考生在会试录取时分别录取,这样一来,北方考生的压力大减。林清估测了一下,他拼命多考几次,过会试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后面的殿试,这个虽然不分南北,统一由皇帝录取,可殿试只是排名,林清觉得,只要过了会试,哪怕最后殿试倒数第一也没什么,倒数第一也是进士,虽然是同进士,可沂州府从建国以来,总共就考了两个进士,还都是两个同进士,他就算是同进士,也足以排前三,也算得上光宗耀祖,在沂州府可以横着行了,给他妹妹找个女婿,绝对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