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4章 唐首富起到怎样的作用(2 / 2)


“这可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透纳公司的增长速度,会像互联网一样。”

“来,我们拿出激情,进行第二次投票。”

见唐焕号召大家,重新来一场具有激情的投票,心里正喜滋滋的杰拉德-莱文,差点哭了——好不容易有了“一致通过”的结果,你能不节外生枝么?万一某些人琢磨过味来后,导致投票发生意外,怎么办?

环视着眼前在场的董事们的首富先生,一边举起手,一边慷慨激昂地说道:“未来的新公司,增长速度会像互联网一样。”

“增长速度会像互联网一样!”众人好像被催眠了一样,爆发出步调一致的声音,并齐刷刷地举起了自己的手。

见首富先生成功地引导着各位董事,以一种“心悦诚服”的方式,重复了一次投票,杰拉德-莱文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与此同时,杰拉德-莱文也不由地暗中惊恐——不怎么在董事会露面的唐焕,竟然有如此号召力,万一亲自入场争权怎么办?肯定比已经去世的史蒂夫·罗斯还难对付!毕竟,提拔自己的这位恩主,生前也在对方的手上,吃亏认栽。.

不过,他转念一想,便释然了——哲儒软件公司所面临的反垄断官司,非常棘手,强如首富先生,也不可能掉以轻心地分散精力,而自己的对手,还是史蒂夫·凯斯。

……

虽然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透纳按照唐焕的建议,采取各种措施,全力封锁消息,但关于两个公司之间并购的信息,还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出去。

不得不说,这就是媒体所发展的“线人”的功劳。

想想原本时空20年后,特琅璞入住的白宫,关于各种争议决策的消息,早早地不断流出,便能知道媒体和“线人”,是怎样一种强大的组合了。

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透纳的合并,也逃不过这种无孔不入的追踪能力。

就在最耗时耗力的时代华纳透纳董事会投票表决结束后不久的当天夜里,《华尔街日报》洛杉矶分社的社长——彼得·加贝尔,便在家中被一个电话惊醒,

对方是其在好莱坞的一个最耳目灵通的消息提供者,以急促的声音,开门见山地说道:“彼得,我有一条特大的独家新闻给你——明天早晨,时代华纳透纳和美国在线,将会宣布一笔交易。”

彼得·加贝尔顿时完全惊醒,根据时代华纳透纳以往的历史,确认道:“是并购之类的运作吗?”

线人毫不拖泥带水地回答道:“双方虽然说是并购,但实际上就是收购。”

“什么?”彼得·加贝尔惊讶地急声追问道:“真的吗?那是谁要买下谁呢?”

这位很会保护自己的线人,极有水平地反问了一句,“谁拥有最好的货币?”

……

彼得·加贝尔冲到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后,迅速返回客厅,又听了一遍电话录音。

他从1996年开始负责《华尔街日报》对好莱坞的报道,和这位线人属于老搭档了,自然相信对方。

可每个人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层次终究有着不同,进而存在着偏差。

经验老道的彼得·加贝尔,仍然有些不敢相信得到的消息完全属实。

美国在线居然要买下时代华纳?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将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独家新闻。

想到这里,彼得·加贝尔当即疯狂地打电话给每个负责报道美国在线,或者时代华纳透纳的《华尔街日报》记者。

包括美国东海岸在内,彼得·加贝尔的同事们,几乎都是从梦中被惊醒。

彼得·加贝尔顾不上那些,只是不断重复地催促,“现在赶快给你所有的线人打电话,我要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

凯拉·斯威什尔一直负责《华尔街日报》对硅谷的报道,并在1997年,写了一本关于飞速成长的美国在线的书。

她接到指示后,马上放下电话,打开电脑,拨号上网,启动被美国在线所收购的即时通信软件ICQ——只见“好友栏”显示,有数十个美国在线的线人,深夜的此时,居然都在线。

凯拉·斯威什尔敏锐地意识到——有重大的事件发生了,

于是,她马上开始给线人们发送消息,让他们证实传言是否属实,但对方无不随即离线,避开了追问。

不得不说,这就是美国在线的纪律性,而缺口还是在时代华纳透纳一方打开。

……

多年以来,马丁·皮亚斯负责在纽约报道时代华纳透纳。

接到指示的他,同样疯狂联系自己的线人,只不过方式从ICQ换成了大唐移动通信公司的手机。

最终,确认消息的功劳,落到了马丁·皮亚斯的头上——凌晨三点还在开会的一位时代华纳透纳公共关系高层官员,接起了他的电话。

差点乐晕过去的马丁·皮亚斯,连忙飞快问道:“我们刚刚听说,美国在线要买下时代华纳透纳——你能证实一下吗?”

“是的,这是真的——但千万别说,是我说的。”对方回答完后,便迅速挂断了电话。

……

汇总了消息的彼得·加贝尔,兴冲冲地打电话给《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通讯社的夜班编辑,“我有一条重大的独家新闻告诉你!听着,它会让你措手不及,但绝不是为愚人节准备的恶作剧,更不是骗局!因为,我们已经通过多方渠道,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