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迎风咳血还能篡位成功吗第82节(2 / 2)


  “陛下!”穆世章颤颤巍巍跪下,高声喊道:“陛下高义,老臣惭愧,若要陛下变卖私产,先等老臣流落街头!老臣虽俸禄微薄,但家中还有几处薄田,愿变卖田地,凑齐万两白银以赈灾区!”

  穆得和欲言又止,不服地强忍了下来。

  穆世章表态后,剩下的三位尚书陆续松口,兵部尚书李舜年也是内阁辅臣之一,捐了一万两,其余的兵部和工部尚书,各捐了五千两。

  天寿帝在阁老们的安慰下擦干眼泪,连声夸赞在场都是忠君爱国之士,又亲手给秦秾华挽了个四不像的发髻,重新帮她插回发钗。

  瑞曦宫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片和谐。

  在这和谐之中,穆得和挪到秦秾华身边,挤出咬牙切齿的声音。

  “玉京公主当真是瑶林琼树,为国为民,一点私心没有,如此不留后路,就不怕将来名声传扬,引来草原汗王求亲吗?”

  秦秾华不卑不亢,微微笑道:“多谢侍郎关心,若是到了满朝文武也保不住一个公主的时候,那也只能顺应天意,该如何便如何了。”

  穆得和没找着便宜,恨恨看了她一眼。

  赈灾一事尘埃落定,诸位阁老纷纷告辞。当殿内只剩天寿帝和秦秾华两人后,天寿帝拍了拍她的手背,叹气道:“秾华,这次委屈你了,花了多少钱你算算,父皇从内帑里补贴给你。”

  “女儿不过是出了些小钱,何须父皇破费。”秦秾华说。

  天寿帝牵着她在罗汉床坐下,高大全眼神示意,立即有人端上两杯清茶。

  “这里不用你们伺候,都下去吧。”天寿帝说。

  高大全“喏”了一声,作为最后一个退出殿门的人,独他一人侍立门外,警惕有人偷听。

  天寿帝满面愁容,说:“秾华,父皇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但是除了你,我也不知道还有谁能与我说道说道了……”

  “父皇有什么为难之处,秾华可能帮上一星半点?”

  天寿帝神色纠结,沉默半晌后,长叹一声。

  “我……我想让位给六皇子,你觉得可行吗?”

  秦秾华不动声色,平静道:“父皇为何突发此意?”

  “非是突发此意,这件事,我已想了两月了……”天寿帝说:“穆党权倾朝野,穆裴两党争执不断,我虽有尊位,却无实权,平日没人记着我是皇帝,现在要写罪己诏了,我就又成九五之尊了。大朔建国不到百年,皇帝已崩三位,我就怕啊,不知什么时候我会变成这第四个……唉,这个位子,不坐也罢。”

  天寿帝握住她的手,恳切道:“我想带你和安儿,还有你娘,择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做太上皇,岂不比现在担惊受怕的好?”

  秦秾华问:“父亲只想阖家平安?”

  “正是……”

  “那便更不可如此。”

  天寿帝一愣:“为何?”

  她语调沉稳,缓缓说道:“历朝历代的太上皇都难有善终,一山不容二虎,一国又岂容二帝?无极宫遗址尚在,父皇难道忘了唐玄宗的前车之鉴?”

  “燕王应当不会……”天寿帝说得犹犹豫豫,自己都没什么底气。

  “即便燕王容得下您,您就笃定,穆氏一定容得下新帝和太上皇吗?”

  “此话怎解?”天寿帝急道。

  “燕王正妻是穆氏女,若燕王登极,此女便是皇后,一旦她怀有身孕,生下皇子,不仅新帝难逃一劫,父皇您也自身难保。汉宣帝刘询和第二任皇后霍成君成婚六年,无子所出,非是天意,而是人意。”

  “权臣霍光大权独揽,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想再进一步,便只有篡位一举。霍光是否有不臣之心,现在无人可知,但霍氏一族倚强凌弱众人皆知,霍光之妻更是胆大包天,派医女毒死皇后送亲女上位。霍氏如此猖獗,既然敢毒死皇后,又为何不敢去父留子?”

  秦秾华问:“父皇,敢问霍氏一族野心比之穆氏一族如何?”

  “穆世章应该……”天寿帝依然很犹豫。

  “那穆得和呢?”

  天寿帝不说话了。

  “穆世章已年逾花甲,穆党领头早晚变成穆得和,此人阴险狡诈,贪财无义,若有机会让他去父留子,他必不会心慈手软。届时新帝是他的拦路石,太上皇是他的眼中钉,等到摄政王做腻了,说不定这泰山又要出来一块石头,上书摄政王当立——”

  天寿帝被她一番假设说得面色苍白。

  他被完完全全地说服了。

  在这番话之前,天寿帝从未觉得手中的皇位重要,现在才明白,只有在这个位子上坐一天,他才能活一天,若是当了太上皇,他只有死路一条!

  “那我该如何是好?”天寿帝白着脸。

  “父皇勿忧。”秦秾华轻声道:“穆党想推六皇子,以抚远大将军为首的武官又支持大皇子,舒阁老等中立的直臣群而不党,还有一批成不了气候的小官想要捡漏,今日之后就会去投奔四皇子——我们只需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自有人和穆氏一党作对。”

  天寿帝呆呆地看着秦秾华,过了半晌才拉住她的双手,激动道:“秾华真是朕的智多星!若非你,此次父皇就要犯下大错了!”

  秦秾华垂眸笑道:“都是父皇洪福齐天,所以秾华今日才有幸听到父皇露胆披诚。”

  当天傍晚,天寿帝的罪己诏以文书的方式发布,随着罪己诏一同发出瑞曦宫的还有一道圣旨,玉京公主因救灾有功,加封长公主,一应礼秩皆同亲王,又因玉京长公主怜贫惜老,故册封大典免除,节省下的银钱将全数用于京畿赈灾。

  玉京城的各大酒楼茶馆都在议论公主不愿劳民伤财,自请免除册封大典的事情。

  “玉京长公主以国都为封号,一言一行皆扬我大朔美名,玉京长公主之于皇室,就如玉京之于大朔,其无愧焉!其无愧焉!”

  满京城都在传递长公主的美谈,舒也回到府中,夫人也在谈论此事,说起舒家捐的一万两白银,舒遇曦叹道:

  “穆氏贪财慕势,先前还哭穷卖惨,一听玉京公主要将捐款明细以金额排名的方式广发皇榜,当即就又加了一千两纹银。他是想名列百官第一,给自己挣份贤名啊!”

  “老爷是想再捐一点,压过穆氏风头吗?”

  “算了!穆氏要出风头,随他去吧,那些虚名我也不甚在意……舒也那臭小子又去哪儿鬼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