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46)(1 / 2)





  钟王氏的模样生的极好, 一举一动都很贴合她的身份,无论是从前尚书府的大家闺秀, 还是如今的金科探花郎,洛城同知的夫人。

  女子成婚后有夫君陪伴下, 就无需再以轻纱覆面。钟王氏亦是如此,只见她梳着女子婚后特有的发髻,露出雪白的一截脖颈, 似乎有些不习惯面对这么多外人,抬起一只胳膊以广袖遮住了半边脸,另一只手搭在了钟萧廷的掌心,款款走在马车。

  站稳后,还将双手叠在身侧,行了一个浅浅的万福礼,柔声道:多谢夫君。

  钟萧廷勾了勾嘴角,便松开了钟王氏的手,潇洒转过身,对着身后的众人端起手臂行了一礼:诸位乡亲父老,叔伯兄长,萧廷有礼了。

  众人纷纷回礼,有人口中称赞道:钟大人太客气了,您与尊夫人真是恩爱有加。

  是啊,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早就听闻咱们洛城出了一位金科探花郎,琼林宴上被陛下看中指了婚事,钟大人果然仪表堂堂,对尊夫人也宠爱有加。

  钟萧廷又与众人寒暄了一番,突然看到人群中的某位老者,收敛了笑容,大步流星地来到老人面前,众人让开,钟萧廷一撩官袍下摆,倒身便拜:萧廷见过三叔公,给您磕头了。

  被钟萧廷拜的那位老人正是钟氏一族的族长,论起来钟萧廷要管他叫一声三叔公,不过老人哪还敢受这一拜,激动地托住了钟萧廷的胳膊,说道:你如今的身份不同了,老朽不过举人出身,受不起朝廷命官这一拜啊,快起来。

  老人感觉自己的手上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力量,钟萧廷甚至连膝盖都没来得及弯,就站直了身体,改为行了一个端手礼,笑道:三叔公何出此言,萧廷父亲早亡,全靠三叔公主持大局,才能走到今日,再造之恩萧廷没齿难忘。

  这时,钟王氏也来到了钟萧廷身后,随着夫君向钟氏族长行了一礼,叫道:见过三叔公。

  钟氏族长的笑容有些僵,其余大部分人也都笑的心照不宣,钟萧廷在没博得功名之前,日子过的有多苦即便场中的大部分人之前不知道,在钟萧廷出息以后也都有所了解。

  燕国的文人地位崇高,是以学子们束脩非常高昂,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一家五口之家的农户,由父母和三个儿子组成。即便这三个儿子都天资聪颖,也只能有一人有资格读书,出了一个读书人后,这个家中所有的劳动力要拿出大部分收入供养这一个读书人,在大考结束之前,这个家庭将会过的非常清贫。

  钟萧廷的父亲早亡,家中又无兄弟姊妹,可想而知,钟萧廷在没登科之前过的是什么日子。

  若是钟氏族长真的关照过钟萧廷,也轮不到八竿子打不着的林四小姐赠与钟萧廷盘缠了。

  可钟萧廷却在众人面前把话说的很圆满,表现的也和真有其事一样,在场的哪一位不是人精?对于钟萧廷的性情,他们大致也有数了。

  钟萧廷再次跨上高头大马,钟王氏也登上了马车,这次夫妻二人分道扬镳,钟萧廷要去拜见李知府,而钟王氏要替钟萧廷先行回家拜见婆婆。

  钟萧廷来到府衙,李青山已穿好官服坐在高堂上等着了,钟萧廷迈入公堂,跪拜到李青山面前,朗声道:学生钟萧廷,拜见知府大人。

  一句学生而非下官放低姿态的同时,无形中便拉近了二人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李青山并非钟萧廷的授业师傅,甚至连指点过都谈不上,不过李青山是洛城的父母官,所有洛城学子都可在李青山面前自称一声学生,虽不常见,却并不失礼。

  李知府微笑起身,绕过知府大案,来到钟萧廷面前将人扶起,说道:快快请起,你一路舟车劳顿从京城回到故里辛苦了,只是这第一面,礼节总是免不了的,来人呐,看坐!

  衙役搬来了四方凳,李青山将钟萧廷按在了椅子上,反身坐回到大案后。

  李青山捋了捋胡须,笑道:稍后,你且回家去拜见高堂母亲,令堂已经乔迁新居,衙役会引你回去的。老夫人这些年不容易,你与令夫人好生与母亲团聚,这几天可有你忙的了。晚一些本官为你准备了接风宴,洛城内有品阶的官员都会到场,另外还有已经博得功名的洛城学子们,也会前来拜会。咱们洛城已经快十年没有出过金科三甲了,你年纪轻轻就摘得探花郎,趁这个机会也传授些经验给你的后生晚辈们。你登科的文章前几日就送到城中了,我已命人誊写数份,宴会上分发给宾客们,另外还要张贴到城内的各大书院和城门口的公告栏上,让他们都瞻仰一番你探花郎的风采。

  钟萧廷眼中的得意稍纵即逝,回道:得知府大人抬爱,三生有幸,只是学生才疏学浅,德行浅薄,虽有幸登科也不过是蒙上天眷顾,祖宗庇佑而已。实不该如此张扬,若粗鄙文章误人子弟,那就罪孽深重了。

  李青山笑眯眯地摆了摆手,说道:你不必过谦,你是陛下钦点的探花郎,你的真才实学岂有他人敢妄言置喙?此事就这么定了。

  是,谨遵大人吩咐。

  嗯,再有明日午后洛城商会会长也为你安排了接风宴,届时洛城内的商贾都将悉数到场。

  钟萧廷沉吟片刻,起身朝着李青山拜了拜,说道:大人,学生有个不情之请。

  说吧。

  商会这边的接风宴可否改到后日?

  为何?

  明日 ,学生想在上午设谢师宴答谢一路走来的几位恩师,下午学生想要去拜访一位恩人,若没有此人,学生也绝走不到今日,还望大人从中协调。

  嗯尊师重道这很好,知恩图报也是美德,既然如此,我就帮你安排了便是。

  谢大人。

  之后,李青山又和钟萧廷谈论了一些事情,大多都是闲聊,并无实际的内容,见天色不早,钟萧廷起身请辞,想要回家拜见母亲,晚上好及时去赴宴。

  得到李青山应允后,钟萧廷起身,却并没离去,而是从怀中掏出一物,走到大案前双手呈给了李青山,说道:大人,这封信是学生的泰山大人亲笔手书,还望大人过目。

  户部尚书会给自己写信,这倒是出乎了李青山的预料,同时云安和林威谁都没有想到,户部尚书与李青山并无旧识,官阶也不对等,根本没什么通信的必要。

  李青山大致能猜出户部尚书意欲何为,又想到林府的嘱托,心头一沉,暗道:此事果然很难善了了。

  待钟萧廷离去,李青山揣着信回到后堂,只剩他一个人的时候才拆开了信,的确是尚书府的手笔,信的落款是盖了私章的。

  信倒是没什么内容,只是说户部尚书很疼爱他这个三女儿,他女儿自幼娇惯,更没离开过家门半步,希望李青山可以看在他的面子上,以叔伯长辈的身份,照顾照顾这对新婚的小两口。

  看完了信,李青山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轻松,反而觉得户部尚书老奸巨猾,官员私下通信多少有些犯忌讳,但对方一副老父亲的舐犊之心,跃然于纸上,即便李青山将这封信留下,也不能作为证据,更没有任何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