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之走出大杂院第10节(2 / 2)


  就在苦恼无奈不知道怎么好的时候,她竟然穿书了!

  穿到了这本小说中,成为了里面的女主角。

  她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其实笔墨重点放在怎么抹黑董事长的前妻,让他们离婚,之后再写自己给董事长的儿女当后妈,收服父子的心,当然了,把那位千金大小姐也抹黑一下,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然后享受美美的爱情,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了。

  而穿到这个世界后,她慢慢地发现,书中的世界竟然是真实的,因为是真实世界,当然也有很多她笔墨无法顾及到的人物和设定。

  不过不管怎么样,书中的人物,比如男主任竞年,糟糠妻顾舜华,还有自己这个终究获得男主任竞年爱情的表妹身份,都是按照自己设定来的。

  她心花怒放,干脆主动出击,亲自跑了一趟内蒙兵团,一手推动了顾舜华和任竞年的离婚。

  别看任竞年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了,不过才二十四岁,比起后面那个成熟内敛的董事长,真是嫩了很多,但也看着更让人喜欢,她看得满脑子都是粉红泡泡。

  想到自己可以在年轻董事长最艰难的时候抚慰他的内心,成为他心中的一道光,将来更会陪着他创业,走向荣耀,而她也将分享他所有的财富,她便抑制不住地渴望和颤抖。

  她太爱任竞年了,太爱了,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只是——

  陈璐无奈地发现,好像有些不顺利,顾舜华竟然带着两个孩子回到首都,不想和两个孩子分开。

  虽然两个孩子在里面只是次要的配角,但是陈璐依然有些担心,她不想出现这种和剧情不相符的变故,也想看看,是什么导致顾舜华突然改变了主意。

  她要将一切破坏自己的幸福掐死,她要让整个世界的剧情完美的按照自己书中所写进行。

  而眼下,她能利用的自然就是眼前的苏建平了。

  这是她一手写过的人物,她太知道这个人的性格缺陷了,就是既喜欢顾舜华,又怕她拖累自己的生活。

  此时,她笑望着苏建平:“想把孩子户口落下,本来就挺难的,打小儿一起长大的,大家伙自然都想帮她,可咱们祖坟也没长草,没什么有权的亲戚,哪那么容易帮上!”

  苏建平听着这话,心里便越发动了念头,怎么也不能真让两个孩子户口落下,一旦落下,两个孩子算是跟定了顾舜华,自己想娶她,就得养两个孩子。

  说句实话,娶一个女人,帮她养个丫头也就算了,反正养大就嫁出去了,但帮她养儿子,那就不一样了,没法接受。

  陈璐笑看着苏建平那犹豫纠结的样子,心里暗暗鄙薄地想,也不过是一个她随手拉来的配角罢了。

  在书中,她可以任意左右他的人生,哪怕是这本书化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她还是能完美地拿捏人心。

  陈璐轻笑一声,回去自己大杂院。

  这个时候,似有若无的雪花轻盈地落下,自红墙灰瓦间飘落,无声地落在地上,古老宁静的胡同便被润上了一层朦胧的湿意。

  陈璐微昂起下巴,望着这古老的胡同,望着这苍茫的天,心里却想,这终究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世界。

  **

  顾舜华进去大杂院,朦胧夜色,雪花轻落,各家传来锅碗瓢盆叮当响,湿凉的空气中是各样的烹饪香味。

  路过左手边门前时,佟奶奶站台阶上冲她招手,示意她进屋。

  佟奶奶在大杂院一直是特别的存在,小时候大家都叫她格格奶奶,后来开始论出身了,大人管着孩子不让叫,才没人叫了。

  佟奶奶的出身,顾舜华从大人嘴里隐约听到过,据说解放前的佟奶奶也是住在王府里的,是一位格格,排行第三,又说佟奶奶年轻时候还想和一位进步青年私奔,结果被抓回来,被家里关起来。

  打小儿顾舜华就喜欢佟奶奶,小时候受了委屈就爱往她屋里钻,她总是能摸出一点好吃的,也许是一片茯苓夹饼,也许是一小把炒花生,这些难得的小零嘴儿总是能抚慰顾舜华的委屈,让年幼的顾舜华破涕为笑。

  如今长大了经历了多变的世事又顿悟了这一辈子的顾舜华,看到站在台阶上冲自己打招呼的佟奶奶,竟有些恍惚。

  她笑了,跟着佟奶奶进屋:“奶奶。”

  佟奶奶打量窗外,窗外没人,各家都忙着做饭呢,便从旁边床上取了一个大蓝包袱:“这是我之前留着的,小被褥,不大,不过正好给孩子们用,现在正是冷的时候,别冻着孩子。”

  再过几天就进腊月了,到时候更冷了。

  顾舜华忙说:“倒是有盖的褥子,不缺这个。”

  佟奶奶却硬塞给她了:“别和我生分,奶奶惦记你好几年了,你全须全尾地回来,奶奶就放心了。”

  顾舜华眼睛泛酸:“谢谢奶奶。”

  佟奶奶便把她往外推:“跃华回来了,你家差不多也开饭了,赶紧回去。”

  顾舜华被佟奶奶推出来,也不好声张,怕别人看到,便抱着那包袱低头忙钻进了自家。

  进来自家屋子,屋子里取暖的蜂窝煤炉子已经烧上了,炉子上的洋铁壶冒着热气,炉沿上放着的烤馒头片已经散发出烤熟后特有的酥脆馒头香。

  顾舜华从外面的寒冷中走进来,迎面煤炉子冲人的味道往喉咙里钻,她被呛得咳了两声。

  满满和多多正乖巧地坐在小板凳上等吃饭,看到她,忙就要起身跑过来,口里还喊着妈妈。

  陈翠月:“别乱跑,准备吃饭了。”

  红漆木头饭桌旁边放着锅,锅里是热气腾腾的红薯棒子粥,旁边的笸箩里则是黄澄澄的棒子面饼子,旁边两个老蓝花小碟子,放着切好的咸菜丝,炒大白菜,还有炒土豆丝。

  顾家的饭桌上,一向是讲究的,顾舜华在阴山脚下八年,都快忘记这些规矩,一直到坐在自家饭桌上,看着那切得头发丝一样细的咸菜,她才想起曾经有过的讲究。

  她家祖上也曾经风光过,她爷爷当年可是北平城炙手可热的掌勺大师父。

  清朝那会儿,慈禧还活着,慈禧的膳食都是由掌宫首领太监来拟定传膳,她在自己身边设置了“它坦”,“它坦”原本的意思是去山上打猎临时搭建的小棚子,慈禧那里就是指身边开小灶的厨师了。

  不过那个时候她爷爷是御膳房的,御膳房归内务府管辖,平时只是负责采买调配,并不管膳食,所以倒是乐得自在,泡在御膳房里钻研各样菜式,红案白案的手艺都学了一个遍。

  后来庚子国变,慈禧带着光绪帝逃西安,她爷爷竟然一下子露了头角,慈禧就爱她爷爷调制的那一手菜。

  两年后慈禧回来北平城,她爷爷已经是最受慈禧信宠的大掌勺了,“它坦”里数他傲里出尊,就连掌管太监都得看他几分面子。